分享到:

浙江攻坚“消费提振战”:组建消费专班 瞄准二季度发力

浙江攻坚“消费提振战”:组建消费专班 瞄准二季度发力

2020年05月08日 20:1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浙江攻坚“消费提振战”:组建消费专班瞄准二季度发力
    新闻发布会现场。 黄慧  摄

  中新网杭州5月8日电(记者 黄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压抑许久”的浙江消费市场现状如何?瞄准二季度这一提振消费关键期的浙江将如何发力?8日,在浙江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第四十六场)上,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张曙明一一作出解答。

  浙江整体消费回暖 正快速回归正常轨道

新闻发布会现场。 黄慧 摄
新闻发布会现场。 黄慧 摄

  从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消费情况来看,张曙明表示,消费者信心加快恢复,消费活力明显增强,居民消费潜力得到一定程度释放,消费回补态势和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同时并存,整体消费经济正快速回归正常轨道。他介绍,浙江呈现各类消费加速回暖;本地人消费、本地游特征相当明显;网络消费新业态蓬勃发展和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量足价稳四大特点。

  以各类消费加速回暖为例,据该省对9类重点行业(业态)样本企业的调查监测显示,5月1日-5月5日,样本企业日均营业额较4月30日增长65.1%。其中,商场(综合体)日均营业额是节前的4.8倍,超市日均营业额是节前的2.3倍,步行街日均营业额是节前的2.1倍,汽车4S店、批发市场日均营业额均比节前有50%以上的增长,住宿餐饮业日均营业额较节前也有20%以上的增长。

  因疫情而特殊的这个五一,浙江本地人消费、本地游特征相当明显。张曙明说,与本地人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超市、商场(综合体)、汽车4S店等业类成为五一假期消费的亮点。数据显示,浙江全省超市营业额同比增长10.0%,大型商场(综合体)销售额增长7.9%,汽车销售额增长12.4%。

  张曙明对此表示,疫后第一个长假的消费数据充分说明了提振国内消费有潜力、有机会。下一步,浙江将坚定信心、找准着力点、精准施策,力争实现二季度目标任务。记者了解到,具体而言,浙江将从大力促进汽车消费、增加生活必需品质商品供给、加快推进新服务带动新消费、全力提振住宿餐饮消费入手发力。

  就促进汽车消费而言,该省将继续保持疫情期间团购优惠、让利促销、送配套服务等活动声势,紧密结合国家政策,借势5月杭州增加2万个小客车指标的利好,持续推动汽车消费回暖。

  疫情下,住宿餐饮行业受到极大冲击,全力提振此类消费也被浙江摆在重要位置。据悉,浙江鼓励各地举办旅游节、文化节、美食节等促消费活动,出台优惠力度更大的“定向型”消费券,并向住宿餐饮企业重点倾斜。针对当前昼热夜凉的季节特点,该省还在规定的条件下,放开露天设摊营业限制,允许沿街商铺增加露天经营功能,大力发展夜间经济。

  组建消费专班 瞄准二季度大力提振消费

  当前,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浙江亦将二季度定为该省提振消费的关键期。

  按4月30日浙江省委省政府二季度工作部署会“季目标、月评比、专班干、重激励、争高分”要求,浙江已全面启动消费专班工作,明确由22个省级部门和11个设区市政府组成工作专班,并设立专班办公室、政策协调小组、流通消费小组、文旅消费小组、消费环境小组和统计分析小组,建立统筹协同、定期会商等5大工作机制,梳理17项年度促消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以赴攻坚。

  二季度浙江将如何提振消费?现场,张曙明介绍,消费专班将以唱响“浙里来消费”为主线,聚焦提振消费“六大行动”、“消费十件实事”,高水平推进“浙里来消费双万工程”,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做好促消费扩内需各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浙江坚持专班实体运作项目清单管理,落实“一图一表一清单一指数”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重点工作清单化管理,并指导各地同步建立消费专班工作机制,紧盯关键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落实。

  此前,为激发消费活力,浙江出台系列惠企政策。对此,该省将加快推动政策落地,并支持各地更大力度发放消费券,提振文化、旅游、住宿、餐饮等重点领域消费。对于消费促进活动,浙江也将继续推进实施。张曙明透露,预计上半年浙江全省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300场,发动企业10000家以上。

  大力实施数字生活新服务行动亦是该省消费专班的重点工作之一。张曙明表示,浙江将继续推进“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网上超市”等六个网上300余个项目,畅通物流最后“一公里”,培育“仓储+配送”一体化、“订单末端”配送等20个示范项目,逐步形成数字生活新服务生态体系。

  此外,浙江大力支持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上半年将举办50场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云上、线下对接会。同时,组织外贸企业前往全国各地参加专业性展会,引导外贸企业与国内大型电商平台加强合作,线上线下同步开拓优质出口产品的国内市场。(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