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声音直播平台克拉克拉引诱粉丝打榜应援 “吃相”难看诱导非理性消费

声音直播平台克拉克拉引诱粉丝打榜应援 “吃相”难看诱导非理性消费

2022年03月16日 10:45 来源:中国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国网财经3月16日讯(记者叶浅 邢楠)声音直播平台“克拉克拉”作为这两年的新兴事物,受到很多消费者的关注,不过,其“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砸钱式PK”等问题也浮现出来,被业内人士认为与监管方向相悖。

  2021年,相关部门持续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和引导粉丝群体理性追星,包括督促网站平台进一步优化产品功能,升级管理策略,逐步压缩粉丝群体非理性追星空间,通过取消诱导粉丝应援打榜的产品功能、优化榜单规则、完善粉丝群圈管理、限制未成年人非理性追星活动等方式,强化榜单、群圈等重点环节管理。

  砸钱式PK和炫富式打榜

  克拉克拉是深圳有咖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先后推出克拉克拉APP和漫播APP,致力于打造专属于年轻人的社交游乐园。目前,克拉克拉、漫播团队整体规模超过300人。

  不过,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克拉克拉对其收入中最主要的构成——主播直播带来的巨额收益这一块非常“低调”,除官网上没有描述外,在公司重点宣传的年度嘉年华等消息上提到人气主播,也仅用“强劲的实力”和“人气”两个词汇进行概括。

  但事实上,所谓的年度嘉年华比拼的“强劲的实力”,仅仅是克拉克拉上人气主播们的粉丝财力而已,而这些财力让克拉克拉的“吸金”能力不容小觑。

  据中国网财经记者调查,以克拉克拉2021年某年度主播为例,其总榜中位居第一的粉丝拥有2个克拉克拉账号,总计在克拉克拉平台消费并打赏该主播近1500万元人民币,这仅仅是单个主播的单个粉丝打赏的金额。

  同时,克拉克拉还设有主播之间的PK活动,但在业内人看来,PK活动“没有节目表演、没有规则、甚至没有内容”,只是双方主播粉丝们的“砸钱游戏”,一场PK粉丝们打赏金额超万元的不在少数。不过蹊跷的是,虽然克拉克拉具有直播回放功能,但是其直播回放却完全规避了PK的场景,在回放中仅能看到粉丝们送礼物的过程。

  此外,克拉克拉APP还设置多种榜单,如新年、情人节等特殊节假日会推出特殊节日榜单以及限定礼物,PK会有PK榜,超级豆咖也有榜,另外有小时榜、日榜、周榜、年度榜。这些榜单无法分辨出哪个主播更优秀,只能明确看出哪个主播的粉丝最富裕。

  对于上述情况,中国青年剧作家导演向凯向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绝大部分主播为了刺激消费者达到PK目的,设置的情节和内容无下限、无底线,拔粉丝的‘皮’,割粉丝的‘韭菜’,薅光粉丝身上的最后一根‘羊毛’,诱导、诱惑消费者并刺激消费,这绝非消费者的主观意愿,严重影响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会价值观。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净化网络空间,打击打榜刷流量行为,克拉克拉APP偷梁换柱的经营模式一定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双吃”主播与粉丝的钱包 未成年人打赏存隐患

  伴随着强大“吸金”的能力,克拉克拉“吃相”难看的问题逐渐显露。

  中国网财经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克拉克拉平台中单价最贵的礼物为“以爱加冕”,价格为13145.2元人民币,最便宜的是每天免费赠送的“克拉应援棒”。然而,大量的克拉克拉平台用户对中国网财经记者反映,克拉应援棒每天官方承诺给的数字经常不足。在记者拿到的视频中,克拉克拉还存在无端“吃掉”粉丝送的大礼物的现象,即粉丝花钱买的礼物并没有送给主播而是直接被平台“偷走”。

  克拉克拉的主播们在满月、百天、生日等特殊节点通常都会举办特殊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除粉丝会存钱送礼物外,主播与主播之间也会比拼相互送礼和还礼,总体金额看主播大小,数万元到数十万元人民币不等。有个别小主播对中国网财经记者表示:“不赚钱的时候,还礼都需要借钱来还。”

  不过,无论是粉丝送主播、主播送主播、还是粉丝之间互送、甚至粉丝自己送自己,克拉克拉平台都有数额不菲的分成。

  2019年大河网曾报道,有11岁女童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克拉克拉平台打赏近200万元,该女童表示,“如果不送主播礼物会觉得没有面子、压力很大”。此后,克拉克拉经过一系列的管理和内控,设置了未成年人登陆模式。

  中国网财经记者亲自试用发现,该模式对登陆时间、打赏模式有着极其严格的权限设置,然而在各主播的直播间,仍然存在自称是“初中生、高中生”的粉丝。有主播会反复进行善意提醒“未成年人禁止打赏”,但也有主播视而不见。

  对此,上海申伦律师事务所律师夏海龙结合有关规定向中国网财经记者分析道,“《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明确规定,提供直播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坚持正确导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维护良好网络生态,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因此诱导冲动消费、打榜等行为明显不符合上述要求”。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网财经记者多次联系克拉克拉北京公司和深圳公司试图采访,截至发稿尚未得到任何回复。对克拉克拉APP及直播行业的规范性问题,中国网财经记者将保持持续关注。

【编辑:蒋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