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长三角如何助力双循环?代表建议增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分享到:

(两会声音)长三角如何助力双循环?代表建议增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2023年03月10日 18:5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两会声音)长三角如何助力双循环?代表建议增设中欧班列集结中心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市长邢志宏。 受访者本人 供图

  中新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 张斌 董易鑫)北京时间3月9日17时许,西班牙马德里时间3月9日10时许,以“中西建交纪念号”特别命名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浙江金华义乌和马德里同步双向发车。

  九年前,“义新欧”(义乌-马德里)中欧班列在义乌发出第一车。此后,班列进出口货物总值连年保持增长,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贸往来更加紧密。

  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金华市市长邢志宏持续关注这趟班列的开行。

  他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介绍,金华地处“浙江之心”,自古是交通要塞,现在更是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亦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等世界级海港向内陆延伸的中转站、桥头堡。其中,宁波舟山港有1/7的海铁联运集装箱通过金华发运。

3月9日,以“中西建交纪念号”特别命名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浙江金华义乌启程。 董易鑫 摄
3月9日,以“中西建交纪念号”特别命名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从浙江金华义乌启程。 董易鑫 摄

  “出口至蒙古国、俄罗斯等地的大量义乌小商品,温州鞋业、绍兴袜业产品,中国从东南亚进口的水果,日韩与中亚往来的电子产品、工业原料、粮食,以及从欧洲、中亚回程的红酒、粮食、干果等特色产品,均在金华地区集散中转。”邢志宏举例介绍说。

  金华国际贸易富有特色。2022年,该市出口总额跃居全国第七。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居浙江全省首位,特别是对非出口份额占全国8.8%、浙江全省37.5%。

  “今年是改革开放45周年。过去,我们通过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从‘前店后厂’到‘百工之乡’,从‘马路市场’到‘世界货地’,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从‘陆路交通节点’到‘国际陆港枢纽’,形成了民营经济、国际贸易、交通物流等比较优势。”邢志宏如是说。

  如其所言,当下,该市正承担“高水平建设内陆开放枢纽中心城市”新使命,加快打造立足华东、辐射全国、联通世界的国际陆港枢纽,力争把特色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

  邢志宏分析称,作为全国的制造业高地,长三角地区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总数40%以上,一直是中欧班列的“货仓”,与中亚、欧洲、美洲、东盟等地区的贸易网络联系密切。“然而,目前,华东区域中欧班列集结功能和市场效率有待提高,且货源多、线路少的矛盾明显。”

浙江金华武义一家外贸企业展示的外销不锈钢高压锅产品。 张斌 摄
浙江金华武义一家外贸企业展示的外销不锈钢高压锅产品。 张斌 摄

  以金华为例,其是中欧班列的起运地和货源地之一,长三角地区货源占比95.6%。2022年,当地开行班列2269列,规模居全国第三,同比增速居全国第一。金华义乌更是诞生了全国首条民营企业经营的中欧班列,并实现双向常态化满载运行,发运量稳步增长。

  “目前,金华的中欧班列和海铁联运共用场站需求旺盛、业务饱和,为更好满足班列快速增长的需要,金华正举全市之力打造华东国际联运港、义乌(苏溪)国际枢纽港,合力争创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邢志宏介绍说。

  据测算,2027年,上述两港建成后,当地中欧班列运力可超7000列,集装箱多式联运量可达200万标箱。“建议在金华建设长三角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实现‘点对点’向‘枢纽到枢纽’转变,让华东地区的货源能够快速依陆出境,更有效发挥华东地区铁路干线货运集结作用。”邢志宏说。

  他认为,布局长三角区域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工程,可实现产品“就近上车”,具备明显成本优势,将有效提升区域小商品、大宗商品及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国内双循环效率,促进中国商贸流通产业迈向全球商贸价值链中高端。

  此外,此举亦有利于推动中欧班列陆海联通,依托宁波舟山港国际中转优势,以铁海联运为纽带,大力发展东南亚、日韩至中亚、俄罗斯的国际中转业务,使中欧班列成为连接长三角地区与中亚、欧洲的陆海贸易大通道。

  未来五年,金华市计划总投资5550亿元实施交通物流、场站设施、港城融合等118个重大项目。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我们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按浙江省委、省政府部署,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加快打造国际陆港枢纽,不断提高内陆开放水平,助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邢志宏对中新网记者说。(完)

【编辑:刘阳禾】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