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回升驱动A股行情向纵深演绎——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流动性回升驱动A股行情向纵深演绎
2009年01月22日 09:40 来源:证券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亚太股市重挫

  A股再现独立行情

  进入2009年,A股市场出现了持续的反弹,整体上涨幅度达到9.02%。截止到昨日,上证综指已经呈现出6连阳的技术形态,股指直逼2000点整数关口,与欧美其他主要股市的持续下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A股市场再现独立行情。

  新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实体经济进一步受到强烈冲击,加上2008年财务报告进入密集公布期,欧洲和亚太股市经过短暂的反弹后,再度陷入持续的下跌。截止到20日,法国巴黎CAC40指数,呈现罕见的8连阴,今年整体跌幅达到9.10%,伦敦金融时报指数下跌7.73%,德国法兰克福指数更是10连阴,整体暴跌11.86%。21日,日经指数已经跌破8000点关口,收于7901.64点,今年跌幅已经达到10.81%。

  值得关注的是, 奥巴马炫目登场,美股反而破位大跌。

  昨日,巴拉克·奥巴马正式在华盛顿特区中心的国会大厦前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4任总统。尽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仍在肆虐,但空前的总统就职典礼规模表明,不仅美国,全世界都对新上任的奥巴马充满了期望。

  然而,美国三大股指20日均出现了大幅下跌。其中,道琼斯指数大跌332.13点,击穿了8000点关口,至7949.09点,跌幅为4.01%。标准普尔指数下跌44.90点,跌幅为5.28%,纳斯达克指数跌至1440.86点,跌幅达5.79%。受此影响,欧洲、亚太等其他主要市场当日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近期外围市场出现了暴跌,A股却依然保持坚挺强势,说明经过2008年大跌的洗礼,市场已经不再是虚弱不堪,其内力、生命力正在恢复增强,让投资者对A股的下一步走势充满期待。

  宏观政策效应初显

  经济悲观预期改善

  “中国投资者情绪指数由2008年第三季度的88上升至103,上涨17%。”环球金融服务集团ING发布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季度调查报告称,大部分中国投资者认为,政府出台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将对国内经济产生积极影响,并成为中国投资者情绪出现反弹的关键因素。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政府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积极主动的应对复杂多变的形势。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和4万亿总投资规模。

  为落实中央关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部署,管理层先后推出了,进一步提高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和其他受影响较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燃油税费改革;对受金融危机冲击严重的9个行业进行政策扶持等一系列的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的刺激经济的宏观措施,无论是从政策出台的力度,还是频率,堪称历史所罕见。

  新年期间,温家宝总理在山东青岛考察时说,应对金融危机,我们要实施一揽子计划,把扩大内需、振兴产业和科技支撑结合起来。国务院组织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将去年出台的扩大内需的十条措施进一步具体和丰富;二是十个重要产业的调整和振兴规划,钢铁业和汽车业的规划已经制定出来,其他规划正在加紧制定,这些规划既着眼于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又着眼于产业的长远发展,成熟一个,执行一个。“保八”战役正式打响,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将火线出炉。

  在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激励政策刺激下,寒气逼人的冬日,暖风阵阵,春意浓浓,A股市场在1664点低点展开了强烈井喷,并随后进行了坚实的反复筑底,以政策积累和延伸为主题的阶段性交易机会逐步展现。

  ING投资管理亚太区首席执行官贺浩伦指出,中国拥有庞大的内需市场,其目前和未来的整体经济状况会比亚洲其他国家表现更好。2009年,中国投资者情绪应该会继续回升。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08年宏观经济的压轴数据即将于今日公布。从进出口数据来看,虽然进口同比增速大幅放缓,但是12月份进口数据和11月份相比下降幅度有所减缓。这样的数据和房地产交易量、用电量、农产品价格结合在一起,说明12月份的数据从环比来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也就是说,11月份经济活动大幅缩减,12月份可能已经不是负增长。由此,政府出台的保增长相关政策措施已开始初见成效。

【编辑:蓝玉贵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