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投资人折戟香港 KODA成为冷酷“富豪杀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大陆投资人折戟香港 KODA成为冷酷“富豪杀手”
2009年06月02日 12: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KODA能够成为冷酷的“富豪杀手”,主要取决于这个产品设计本身的特性,而金融监管的滞后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本刊记者/杨正莲

  经济萧条之下,富豪的投资选择往往更贫乏。但是,牛市中更“丰富”的投资选择,对富豪们来说,也未必是一件幸事。近日,许多曾经投资香港“累计股票期权”的大陆投资人,就深味了因投资高杠杆投资品而面临的巨额损失,以及相关的法律风险。

  累计股票期权(Accumulator) 是香港近年流行的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工具之一,全名为Knock Out Discount Accumulator(KODA)。因为这种期权投资的杠杆效应巨大,被业界以谐音戏谑为“I kill you later”(我晚一点杀你)。

  这是一种“上有封顶,下不封底”的投资产品,因为入场费最低为100万美元,一般由私人银行出售给高端客户。在2007年前三季度港股大升时,香港的私人银行或投资银行曾大力推广给投资者。

  牛市中,这种投资可以令投资人平价买到看涨的股份,尝到甜头的富豪往往加大筹码。但从2007年第四季度开始,熊市的到来使得KODA积聚的风险急剧放大,以至很多人因此血本无归、倾家荡产。更有甚者,投资人会在全部赔进去之后还落得巨额欠款,从而面临被起诉的命运。

  KODA能够成为冷酷的“富豪杀手”,主要取决于这个产品设计本身的特性,而金融监管的滞后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北京律师赖建平,就是这些投资人中的典型代表。

  迷失在牛市

  2007年 6月21日,北京律师赖建平遇到了来自香港的张宁,张的身份是荷兰银行香港分行私人银行职员,赖建平一个朋友的朋友。荷兰银行是亚洲地区率先拓展境外金融服务的外商银行之一,1903年首次进入中国设立分行,曾经连续两年被《商业周刊》评选为外商银行第一名。

  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会面。地点选在北京的一家酒楼。席间,张宁建议赖建平到香港进行证券投资,“私人银行就是为有钱人理财,为有钱人服务的”,并声称要为赖建平担任投资顾问、承诺提供优质VIP私人银行服务、使资产增值保值,承诺“保底收益20%以上”, 同时宣称,香港市场如何规范、法治,股票如何便宜、有投资价值。

  张宁劝说赖建平夫妇在荷兰银行香港分行开户交易,并当场准备了一套英文文件。

  彼时,全民炒股成为一种时尚,股市活跃度空前,沪深交易所成交金额均创下了历年纪录。当年沪市全年成交金额超过30万亿元,较上年度放大4倍多。按照日均计算,沪深两市成交额接近2000亿元。

  “出于对朋友的朋友的信任,出于对香港法治的信心,出于对荷兰银行的信任,出于正常人通常的行为方式,我们对她的介绍、承诺深信不疑,饭后按照张宁的事先特别准备签署了全套空白文件。”赖建平说,细心的张宁在每一需要签字之处都用铅笔做上了记号、并贴上小黄条,“一百多页专业性很强的英文文件我们不懂,张宁告诉我们均为银行开户时要求的例行日常性文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签署文件过程中,张宁未向我们做过任何解释、提示。”赖建平说,凡涉及填空、选择内容之处,概由张宁事后单方面在未得到授权、未征求意见的情况下擅自处理,张宁将文件带回香港供银行签署。

  赖建平当时没有意识到,这种信任和疏忽却为日后埋下了隐患。比如,张宁帮他们在“是否为专业投资者”的选择项下选择了“是”,直接的后果就是,荷兰银行据此向赖建平销售高风险的结构产品KODA,也正是这个“赚钱有限、损失无限”的金融衍生品,使其血本无归。

  赖建平并没有立即进行实际投资。2007年7月的一天,赖建平突然接到张宁的电话,“说她在北京,希望见我们,她想给我们详细讲讲港股投资问题,她还希望我带些亲戚朋友一起听听。”

  “了解了解总没有坏处,投不投资无所谓。”赖建平视其为上宾,请张宁吃饭,“还叫了几个朋友听她讲课。” 张宁对于港股投资价值和投资时机的介绍让赖建平开始动心了,“打折买股票,同样是10块钱的股票在香港只需要8块5,你说要不要买?”

  当天张宁用三个多小时说明“打折买股票的好处、利益”,结论是:“一、短期如果股票升值超过5.8%则直接卖股票占优势, 但是在该情况下可以很快结束合同, 进行下一轮合同 (可以更充分利用资金, 多次获利);二、打折购买合同在股价下跌情况下提供保险;三、如果股票平稳不动时,直接购买股票有灵活性 (可以随时买,不受每月限制);四、打折扣购买合同可以延缓付款(现金可以增加,至少有存款利息), 资金充分利用”。

  7月24日,赖建平的第一笔资金420万港币到达张宁所在的荷兰银行私人银行账户上。

  2009年5月7日,赖建平在其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家中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证实,当年的确是受到了股市高涨的影响,“既然行情这么好,而香港又能够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股票,为什么不去?”不过赖建平后来抱怨,张宁当时没有尽职向其警示产品本身的风险,也未告知保证金的比例、交存方式等基本规则、重大内容。

  如今,后悔当时风险意识薄弱的不止赖建平一个人,其中还包括中信泰富、东方航空、中国国航、深南电等投资金融衍生品亏损的国内公司,他们那时多半看重高风险产品将会带来的预期高额回报,而对风险预估不足。在金融衍生品专家、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黄明看来,牛市末期,投资者通常比较亢奋,风险意识较低,容易上当。

  据统计,2007年,在香港的私人银行中,有超过七成的投资者以KODA形式购买股票。私人银行的资金占香港散户资金一半以上,客户人数不多,但是金额庞大。香港证监会2008年4月表示:“根据金融监管机构所收集到的数据,我们估计已发售的KODA合约的名义价值约达230亿美元,当中若干合约的杠杆作用并未计算在内。”另有数据表明,2007年整个香港金融市场成交的KODA合约总值在1000亿美元以上。

  高杠杆交易

  2007年7月27日交易开始,赖建平的交易额常常被放大为其投资本金的数倍。

  当天,张宁建议赖建平做了2个KODA合约,即此前所说的“打折买股票”;7月31日又增加3个KODA合约,最大理论交易额(即在最坏情况下履行合约需要的资金总额,下称“合约金额”)将近2400万港币,将近赖建平账户全部净资产的6倍。

  此后,张宁又连续建议赖建平进行多个KODA合约交易,总计14个合约,累计最大理论交易额达到上亿港币,截至2007年11月底尚有两份合约未能终止。

  得益于牛市行情,赖建平在那期间曾经赚过一些“利润”,账面总的净资产也只有500多万元(包括自营现货股票的利润),而赖建平也未追加资本金投入,KODA合约金额余额却通常接近2000万港元。

  几个月的“实践操作”中,保证金的比例通常在不足合约金额的20%到最多30%之间变动。“银行从未告知需要多少比例的保证金、在何种情况下按照何种规则增加或减少,即使2007年8月港股大盘跌至19000多点,我们账面净资产仅300万元时银行也未提出任何问题,也从未提出过需要增加资金。截至2007年11月底,我们的KODA合约金额1780多万,账面净资产700余万。”赖建平说。

  然而,形势急转直下,沪指在2007年10月16日创出历史高点6124点之后震荡回落,进入2008年后一路单边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1664点的本轮调整最低点,上证综指最大跌幅已经超过70%。港股也在11月以后节节败退,不少KODA挂钩的热门中资股出现三成、四成甚至五成的跌幅,而赖建平他们这些KODA投资者,却不得不根据合约以行使价双倍吸纳那些已经跌破行使价的股票。

  从2007年12月开始,荷兰银行香港分行开始要求赖建平增加保证金,从口头催促到书面函件铺天盖地。

  “为避免银行强行处理我们的资产,为‘保住’我们赖以为生的血汗钱,我们无奈之下,只好千方百计不断筹款,境内外大肆举借高利贷,在银行不断威逼之下不断往里投钱”,赖建平说,截至2008年3月25日,他在荷兰银行总投资被动追加至将近2100万港元,扣除亏损,净资产额为1500多万港币,损失近600万港币。

【编辑:杨威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