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回顾与展望:复苏曙光渐现 前景仍存隐忧——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全球经济回顾与展望:复苏曙光渐现 前景仍存隐忧
2009年12月24日 09:02 来源:中国财经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9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经济复苏回顾与2010年经济形势展望

  即将过去的2009年堪称“二战以后最为困难的一年”。世界银行预测,全球经济总量将缩减1.7%,降幅之大,创下二战以后之最。然而,进入第三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各项经济指标纷纷止跌企稳,甚至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判断,经济衰退即将结束,复苏只日可待。国际金融危机是否就此打住?全球复苏是否已经开始?新的一年前景究竟如何?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将对2009年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复苏进行回顾,并对它们2010年的经济形势进行展望。

  经济指标先跌后稳,起伏之势前所未有

  一、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继续着2008年末之颓势,进入三季度,美国、欧盟的经济指标由负转正。

  2009年第一、二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继续着2008年末之颓势,保持着令人沮丧的惯性。美国第一、二季度GDP下降幅度达5.9%。3月6日,美国道琼斯指数直抵12年来最低点,市值较次贷危机爆发前挥发近50%,股民的一半财富很快灰飞烟灭。与之隔洋相望的日本情形更糟,仅第一季度GDP降幅就达15.2%,表现为两位数的负增长,刷新了二战后的衰退纪录。与美日相比,欧盟略佳,但在第二季度仍然下挫4.8%,只是环比降幅较第一季度收窄至0.3%。

  进入第三季度,美国、欧盟的经济指标上升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由负转正。美国GDP增长率换算成年率达3.5%,为连续四个季度经济下滑后首次出现正增长;欧盟达0.2%的增长;日本的GDP在第二季度实现微弱增长,第三季度GPD增长达1.2%,换算成年率为4.8%,成为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速恢复之首。

  同时,各国具有经济复苏风向标之称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也趋于向上势头。10月份,美国PMI升至55.7%,欧元区达到53%,并在11月进一步上升至53.7%,日本也达到54.3%。三大经济体PMI均高于50%,明确反映出总体经济面呈现扩张状态。基于经济指标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由原先的-2%调整至-1.1%。

  宏观形势何以逆转,刺激措施功不可没

  世界经济形势从“绝境处逢生”,得益于各主要经济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迅速采取的协调行动和力度大、速度快、范围广、针对性强的经济刺激政策。

  2009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之所以能从“绝境处逢生”,完全得益于各主要经济体面对国际金融危机迅速采取的协调行动和强势的经济刺激政策。只是由于政策执行在时间上的传递性,故其显性效应直到第三季度才得以充分展示。

  实际上,早在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之时,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即做出迅速反应:一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央行提供大量融资援助金融机构,避免更大规模的破产倒闭;进行各种形式的减免税;提供特定项目资金支持以直接刺激居民消费。二是采取“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低利率;向经济体中注入新的流动性,降低货币市场上的资金成本。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分别于2008年10月和今年初通过了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和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创造了350万到500万个就业机会,将利率维持在历史低点。日本则在首轮经济刺激计划后于今年3月批准高额财政预算(经二次补充后达100万亿日元),并在两周内推出名为“经济危机对策”的新经济刺激方案,总额达56.8万亿日元。欧盟也于2008年底宣布了总额约2000亿欧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拯救濒临破产和倒闭的银行与金融公司,并向汽车、能源、交通、制造业注入大量资金。

  纵观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计划,可归纳出如下特点:一是力度大、速度快、范围广。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到2009年6月,G20成员国为应对危机而承诺的各类经济刺激计划涉及的资金总规模,已经接近12万亿美元,包括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和刺激性财政政策的各项内容。二是针对性强,通过联手降低基准利率,向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注入大量流动性,维持了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三是通过运用当代金融工具,在信息技术的强化下,在最短时间内联手行动,协同实施扩张性政策,遏制了国际金融危机传递而产生的回波效应。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