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衣食住行看通胀 是预期还是现实?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市民衣食住行看通胀 是预期还是现实?
2010年01月06日 10:47 来源:北京商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通胀预期令很多人感到困惑,本报记者为此对数十位普通市民进行了调查,得到的结果是,大家仅仅感觉到,近一年来衣食住行的成本在不断上升,这是否就是通胀,人们概念模糊。本报也将近来专家对通胀的说法进行了盘点,结果发现,虽然经济学原理是固定的,但各位评判通胀何时到来的标准千差万别,通胀到底离我们有多远呢?

  衣

  外贸服装拖住价格“后腿”

  与其他生活必需品相比,服装的零售价格近期在理论上讲并没有出现太大的增长幅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1月份,全国服装鞋帽零售价格指数为97.2,到10月份为98.4,指数在10个月间上涨1.2,上涨幅度有限。与此同时,由于去年大量外贸企业出口受阻,因此企业想方设法将外贸产品转为内销,服装界“价格战”早已打响。

  不过,对于买衣服频率远远大于买菜频率的部分女性来说,她们还是感觉到,她们收入囊中的衣服价格越来越高。款式、面料差不多的两条裙子,去年年初时卖500元,年末在同一家专卖店里就要花七八百元才能买到。“这是今冬新款,价格当然会贵些,但我们保证您穿上它之后的回头率。”导购小姐的话“深得人心”。

  与商场里衣服价格慢慢上涨相比,街边小店里的外贸服装价格直接“坐电梯”。“一件羽绒服才1000元,到商场去这个价格你连个扣子都买不到。”1000元买不到一个扣子?这样的导购词令人唏嘘。

  相比本地服装专卖店采用的导购式营销,国外大众化品牌的服装店更愿意将客户独自留在卖场里,细细体会款式的更新和价格的变动。“一眼看上去,一件毛衣299元,不算贵,但再一看衣服成分标签,不是毛的,全部是混纺,小300块钱买件混纺毛衣,真不便宜。”一位时尚达人这样说。

  想穿纯羊毛毛衣,又想省钱,最稳妥的方法就是自己买毛线,再找机织毛衣的地方织一件,但现在这样做的成本也不低,虽然四五十元的加工费并未涨价,但毛线的价格涨了不少。

  当然也有便宜货。如果不在意服装款式和颜色,尾货市场绝对是人们理想的购物所在。这里密集抛售低于生产成本价格的尾货,一件羽绒服的价格便宜的只要几十元。“商场的太贵,小店里的衣服质量没保证,外贸尾货看上去不错,主要是便宜。”一位顾客这样表示。

  食

  喜欢吃的再贵也买

  爱吃凉皮的人们发现,家门口小铺里一份凉皮的价格已经从原先的2元钱涨到了3元,有的地方甚至是4元;煎饼也涨钱了,原来两个鸡蛋加薄脆要2.5元,现在变成3.5元;大米和面粉也在慢慢涨价,与之有关的很多食品都在提价,例如已经上货架的元宵,原来每800克(30个左右)卖15元,现在一上架就卖到20元;洋快餐的价格虽然总体没有太大波动,但很多人都感觉到,原来20元买个套餐能吃饱,现在20元想吃饱有点困难。

  更奇怪的是,以往充当调味品的大蒜和尖椒近来价格猛涨,甚至成为有钱难买的稀有物品。眼看“腊八节”快到了,很多人预感,届时大蒜将作为刚性需求,以惊人的价格重现菜市场。

  “喜欢吃的再贵也买!”对于食品价格的上涨,很多人持这样的观点。不过,他们说这话的时候,应该是价格还控制在他们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过了这个限度,他们可能会选择买半成品到家里自己做。

  说到这里,一些人发现,原来12个鸡蛋(一般情况下,冰箱里专门为鸡蛋预留的位置是12个,因此很多人以12个作为一次购买鸡蛋的数量)5到6元钱能够搞定,现在有时需要7元,有时需要8元。

  不仅如此,常买油的主妇们猛然意识到,原来60元就能买到一桶初级压榨花生油(应该算是食用油里较为高端的产品),现在也大为上涨,其涨价原因与去年来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密切相关。不过,“三口之家一个季度才吃一桶油,涨点价也承受得住”。一位主妇这样评价。

  和三个月吃一桶油相比,有宝宝的家中一个月要消耗三桶奶粉。“每桶250元左右,一个月要吃800元的奶粉。”这是家里有宝宝的王先生目前每个月的固定开销。不过,近来原料奶价格上涨,加上冬季是奶业消费旺季,奶源紧缺的问题比较严重,因此不少超市里的桶装奶开始涨价。“这已经是第三次涨价了,每次涨5%-10%,算下来养个孩子的成本在不断增加。”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