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持反成"利好" 谁接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抛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经济新闻
    减持反成"利好" 谁接了苏格兰皇家银行的抛盘?
2009年01月15日 09:56 来源:证券时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RBS减持反成“利好”,中国银行H股昨日成交量放大近12倍

  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悉数减持中国银行(03988.HK)的消息不但没有对中行股价再次形成打压之势,反倒成为提振市场信心的“利好”,刺激中行昨日盘中一度反弹7%,高见1.97港元,该股全日成交量也较前一交易日显著放大近12倍,成交金额更是高达235.7亿港元,占大市总成交比重近36%!

  RBS减持=“市场定心丸”?

  继瑞银及李嘉诚旗下基金先后以每股1.87港元及1.98港元,分别减持中行33.8亿股及20亿股H股之后,RBS周三亦以每股1.71港元(传配售价为上限),即较前一个交易日收盘价折让至少7.6%的作价悉数减持中行108亿股H股,约占公司总股本的4.3%,套现近185亿港元。RBS表示,减持决定“是去年10月持续业务检讨的一部分”。

  与以往不同,这次RBS悉数减持中行的消息并没有对中行股价形成打压,该股昨天继续承接前日的强势向上反弹:该股以1.89港元开盘后,在买盘的推动下迅速上涨至1.91港元;午后,随着内地A股大举反弹,中行也摸至全日最高点1.97港元;A股收盘后,其股价又在不到一个小时内回落至1.9港元,以2.7%的涨幅报收。全日共成交134.62亿股,成交金额235.6亿港元!

  新鸿基策略分析师彭伟新认为,此现象表明RBS减持中行H股早在市场意料之中,减持的消息扫除了一个近期不断困扰市场的不明朗因素,“这无异于给投资者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实际增量成交有多少?

  数据显示,中行在周二(13日)成交10.3亿股,而昨天成交则放大近12倍;其中周二成交额约19亿港元,而昨天的成交额高达235.7亿港元,增长也超过10倍!那么,如此巨大的天量背后,究竟有多少是增量成交?这成为市场关注度焦点。

  根据相关配售文件,RBS此次是通过摩根士丹利和荷银(亚洲)悉数配售所持约108亿股中行H股的,并最终以上限1.71港元配售。据悉,RBS于2005年以15.7亿美元、每股作价1.135港元通过RBS(中国)入股中行,该批股份禁售期已于去年底届满,RBS可获利约62亿港元。

  “我们不妨做个估算,”英皇证券研究部主管沈振盈分析说,“昨日中行共成交134.62亿股,减去RBS此次配售的108亿股,再减去周二成交的10.3亿股,那么昨日实际成交增量越为16.3亿股。显然,撇开RBS此次配售的部分,该股的成交量昨日也有了近1.5倍的增长!”

  究竟谁人在接盘?

  “如此巨大的成交量,显然不是靠一般散户,或者几家机构投资者就能接得了盘的,相信有新的大资金、大机构可能在悄悄抢盘。”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

  那么,究竟是谁在接盘外资行不断坚持的中行H股呢?日前,有媒体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陈雨露的话称,现在中投公司已经做好准备购买H股。此外,市场亦有传闻称中行大股东汇金也有可能在低位接货。记者从交易席位观察,参与配售的摩根士丹利和荷银(亚洲)也多次出现在买方席位上。

  彭伟新分析说,RBS减持的股份占中行H股的比重超过10%,已在配售减持前发出公告,如果接盘者持股未达到5%的比例,则无需向市场发布公告,除非中行认为有必要向公众就股本变化做出公示。如此,一般投资者就很难知道究竟谁在接盘了。

  信诚证券投资部经理刘兆祥表示,投资者关注谁在接盘主要是想了解中行昨日放量反弹对整个中资银行股板块的影响。“如果是传闻中的汇金接货的话,则早前沽空中资银行股的机构便要在市场扫货补仓,这将对中资银行板块的股价带来支持。”

  市场关注淡马锡动向

  有交易员指,在RBS悉数出货后,投资者将把注意力会转移至中行的另一策略股东———持有104.7亿股中行H股的新加坡淡马锡的身上。因此,中行的弱势短期内仍难以消除。但多数业内人士都认为,从长来说,中资银行股都值得长线持有。

  招商证券(香港)资深投资银行家温天纳表示,RBS减持的价格接近于中行H股的历史低点1.7港元,该股昨日以1.9港元报收,这表明前期中资银行股在经过前期的大幅度调整后,目前的估值已趋合理,股价在历史低位有较强的承接力。因此,中资银行股短期调整幅度有限,甚至反弹随时可见。

  高盛则表示,类似中国银行这样的大型银行在基建贷款上正在扩大占有率,目前这是贷款增长的主要趋动力;小型股份对中小企业/制造业的贷款比例更高,而目前这一领域的贷款需求仍低迷,信用风险更高。因此,高盛更看好中国银行等内地大型银行股的前景。(记者吕锦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财经频道

【编辑:蓝玉贵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