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山东执教遭遇三次学潮 抱憾选择离开(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闻一多山东执教遭遇三次学潮 抱憾选择离开(图)(2)

2010年07月07日 17:25 来源:大众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1946年6月闻一多在治印。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醉心古诗研究,奠定学术基础

  国立青岛大学是 1930年9月21日正式成立并开学的,杨振声宣誓就任校长后,聘任闻一多为文学院院长。闻一多第一年主讲中国文学史、唐诗、名著选读三门课程。这些课程虽然是闻一多所熟悉的,但为了讲好,必须进一步研究,这对闻一多的治学起到了相得益彰的作用。

  在青岛期间,闻一多的唐诗研究有了很大进步。梁实秋在《谈闻一多》中说:“一多在武汉时既已对杜诗下了一番工夫,到青岛以后便开始扩大研究的计划,他说要理解杜诗需要理解整个的唐诗,要理解唐诗需先了然于唐代诗人的生平,于是他开始草写唐代诗人列传,积稿不少,但未完成。他的主旨是想借对于作者群之生活状态去揣摩作品的涵义。”根据梁实秋的这一回忆,说明闻一多的唐代诗人列传始于青岛大学,其成果就是手稿中的《全唐诗人小传》。该稿共9 册,60 余万字,收集了唐代406 位诗人的材料,其中部分编成传记,其余多为分门别类摘录的原始资料。

  臧克家在《我的先生闻一多》中回忆:“这时候,他正在致力于唐诗,长方大本子一个又一个,每一个上,写得密密行行,看了叫人吃惊。”

  另外,闻一多对诗经的研究,也是在青岛大学奠定基础的。他的诗经研究特别注意运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窥视中国文化源头时代人的心态变化,许多观点与传统的注经结论截然不同,后来得到郭沫若的高度评价。

  《诗经》中有一篇《新台》,过去一直认为诗中的“鸿”就是大鸟,诗的意思说是打鱼的人,捕到一只大鸟。但是,闻一多把这首诗的每一个字读懂后,觉得有些说不通。因为诗的最后,说打鱼人捕到这只“鸿”后,不仅没有高兴,反而非常扫兴。于是,他试图用音韵学方法,对这首诗重新考察,发现“鸿”是“苦隆”的切音,而“ 苦隆”是蛤蟆的别名。全诗的意思是,打鱼者本想捕到一条大鱼,却捕到一只蛤蟆,所以特别扫兴。接着,他又运用社会学方法,认为这首诗的原意是,女子本来想找一个英俊的男青年,没想到找到的竟是一个像蛤蟆一样的老头子。郭沫若读了闻一多的研究文章后,非常赞叹,说:“这确是很重要的发现”,“两千多年来,差不多谁都以这不通为通而忽略过去了。”

  闻一多在青岛大学的学术研究,在梁实秋的《谈闻一多》中,也有描述。梁实秋说,某次,闻一多到图书馆找他(梁实秋时兼任图书馆馆长),商量研究《诗经》的方法,并索阅莎士比亚的版本作参考。而在梁实秋刚刚购入一套佛奈斯新集注的莎士比亚20册后,闻一多看了就浩然长叹,认为中国文学虽然内容丰美,但研究的方法实在落后,于是他决心把《诗经》这部最古的文学作品彻底整理一下。从此,闻一多埋头苦干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梁实秋说:“我有时到他宿舍去看他,他的书房中参考图书不能用‘琳琅满目’四字来形容,也不能说是‘獭祭鱼’,因为那凌乱的情形使人有如入废墟之感。他屋里最好的一把椅子,是一把老树根雕刻成的太师椅,我去了之后,他要把这椅上的书搬开,我才能有一个位子。”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