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出土简牍地图:全世界最完整最丰富(图)(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湖南出土简牍地图:全世界最完整最丰富(图)(2)

2010年07月23日 15:29 来源:中国经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7月16日,长沙简牍博物馆。木简复制品。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专家发声]

  7月12日、14日、16日,记者分别采访三位简牍专家。他们所在的单位,白沙路上的长沙市简牍博物馆,河西岳麓书院,蔡锷路上的湖南省考古研究所,都有珍藏的简牍。

  李鄂权长沙市简牍博物馆馆长

  如果在地铁的五一广场站保留一个简牍出土遗址,将是古代和现代的相交而过

  Q:就已经出土的简牍分布地区来看,长沙还有哪些地方还有出土的可能?

  A:考古发现是“必然中的偶然”,很难说哪些地方还可能会出土简牍,但一个前提条件肯定是,地下本身要有简牍的存在。如果五一广场那一片全部开挖,估计还会有的。

  Q:曾经出土过简牍的遗址,现在还有保存的吗?

  A:里耶古城还保留了当初发现的那口井,五一广场的平和堂附三楼,当时是立了一个遗址标志的。其他的都没有保存了。这次在五一广场又出土了汉简,正是地铁建设的工地上,如果能保留一个标志在今后的站台,应该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候车的人可以知道,这里曾经出土过很多竹简,那将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很强烈的对比,在这里相交而过。只是不知道会不会实现。

  陈松长岳麓书院副院长

  简牍的古文字研究,岳麓书院有个读简会

  Q:如何判断出土简牍的年代?

  A:最主要是看字体,各个年代的简牍上的书法是不一样的。战国时期是小篆,到秦时,李斯统一文字,之后有向隶书转变的过程,后来就有草书,行书,楷书了。更重要的是看内容,根据文本内容来判断是最为可靠的。如果简牍本身没有明确纪年,字迹也模糊不清,也可以采用碳14之类的方法,判定竹简材质的老化程度。

  Q:之前有猜测说,出现在井里面的简牍,可能是被废弃的,可能是作为仓库储存在此,哪种说法合理?

  A:不可能是仓库,如果是作为存储,肯定要考虑拿出来的便利性,放在井里明显是不打算拿出来了。当时社会因为按人头收缴赋税,对人口管理很严格,每年都会登记户籍,每隔一年时间会把陈旧的档案抛弃掉。这可能是为什么我们在出土简牍中能看到那么多的户籍简的原因。

  Q:对于简牍文字的研究,现在都可以看明白,完全破译吗?

  A:有一些地方会有争议,但意思都是清楚的。古文字学的研究方面,目前国内这方面研究水平较高的是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岳麓书院也有读简会,大家一起讨论,也会请专家来。现在网上很快,有文章发表,立即就有人给你指出错误。简牍的研究还是很热的。

  张春龙湖南省考古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

  考古工作者对没有发现的东西,未可预知

  Q:目前出土的简牍,主要集中在长沙、慈利、沅陵、常德等地区,这是因为什么样的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造成的?

  A:这些地点是当时的郡县一级都市,其遗址和墓葬中可能出现简牍。例如长沙是长沙国或长沙郡治所在地。郴州是桂阳郡治所在地。沅陵/常德是县一级衙署所在地。

  Q:根据现有的出土地点的分布,可否推测出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有竹简?

  A:未可预知。考古工作者按法规要求,认真工作,有遗存则揭示出来,没有即没有。

  [入门]

  ○简分竹、木两种,较细长;牍则是木制,较宽。

  ○简牍上的文字是毛笔写上去的,不是刻上去的。刀是作为修改的工具,而非书写之用。

  ○简串联成书,并不是串起来,而是用麻绳编。长篇典籍一般先编后写,账本册页则大多先写后编。牍不需要串联,可以单片使用。

  ○简牍上不一定全是文字,也有图案。1986年在甘肃天水放马滩1号秦墓中,就有7幅木板的地图,描绘的是战国时期秦的行政疆域。

  ○简牍由各家制作,并非专门的手工部门,所以质量优劣不齐,富裕家庭的抛光工序会比较精良。

  ○制作简牍的工序中,有一道需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去除水分,达到防止虫蛀的效果,文天祥诗中所谓“汗青”,就缘于此。

  ○专家处理一枚出土竹简,需要的工具有30多种,时间50分钟。

  ○中国境内第一次大规模发现汉简,是1930年中瑞科学家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内蒙古居延地区发掘的。起因,是因为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考察时,钢笔不慎掉落在地,他在捡拾的同时也发现了汉简的存在。

  ○除中国外,周边的亚洲国家也有使用简牍的,比如日本、朝鲜、韩国等。日本出土过唐代的简牍,那时我们中国早已经普及纸张了。

  [长沙看简牍攻略]

  湖南省博物馆:位于烈士公园西北处,在其中的马王堆专题展览和长沙新出土文物展当中都有出土简牍展出。注意提前在网上预约,因为参观者比较多,如果现场直接取票,成功率不高。

  长沙市简牍博物馆:位于白沙路92号,每个星期二休馆,其他时间可以凭身份证取票,免费参观。建议听听讲解员的解说(免费),会更加清楚说明文字的内容。留意其网站,竹简清洗的过程,有时会对市民开放。潇湘晨报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