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宣部副部长: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换取经济利益——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中宣部副部长: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换取经济利益

2010年08月19日 1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8月19日, 中央外宣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中新社发 张勤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8月19日电 2010年8月19日上午10时,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等介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孙志军表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三个加快,一个加强”。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

  孙志军指出,从近年来文化改革发展的实践及所取得的成效看,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文化发展的宏观体制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全新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显著增强,文化产业迅速发展,文化创作和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氛围日益浓厚。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概括起来,就是要做到“三个加快,一个加强”:

  一是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按照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努力构建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推进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在重点领域取得进展。

  二是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调整资源配置,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现在国家正在研究起草制定“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鼓励和引导文化企业面向资本市场融资,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积极培育新的文化重点项目和骨干文化企业,努力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提高我们国家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四是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按照“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三贴近”,推出更多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精品力作。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和文化单位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换取经济利益。真正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积极支持健康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据中国网文字直播内容)

    >>体制改革

  孙志军:2012年以前基本完成文化体制改革任务

  孙志军谈文化体制改革经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

  中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鼓励非公资本进文化产业

  中国文化体制改革:网游产业亟待增文化内涵

    >>文化话题

  中宣部副部长析“三俗”四成因 不能损社会效益

  广电总局副局长:中国还不适宜应用电影分级制

  文化部副部长:5个方面解决演出“高票价”问题

    >>成绩成就

  中宣部副部长:中国电视剧年产量已居世界第一

  中国新闻出版业创多个世界第一 将建成出版强国

  孙志军:新闻出版业产值2009年突破1万亿元

  全国已组建城市电影院线37条 银幕5300块

    >>工作进展

  赵实:年底完成71万多个20户以上自然村村村通建设

  广电总局副局长赵实:目前已有8家影视企业上市

  文化部副部长:8个省市基本完成文化综合执法改革

  欧阳坚:国有2400多个院团中完成转制的不到10%

参与互动(0)
【编辑:宋方灿】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