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小说署不署名都有烦恼 线下产业待规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网络小说署不署名都有烦恼 线下产业待规范

2010年08月19日 14:19 来源:解放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随着网络文学的繁荣,越来越多影视制作人、出版商开始上网找剧本、找新书,推动网络小说从线上走到线下,然而有利益就有纷争。近日网络侵权纠纷频发,凸显发展隐忧:在保护机制尚不健全、一纸含糊合同就能拿走所有权益之际,写手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署不署名都有烦恼

  近日,一篇《一桩知名影视人如何欺负写手的真事儿》博文将电影《80后》导演李芳芳推上风口浪尖。文章称,李芳芳欺瞒写手JAS,一面巧言说服JAS将网络小说《天长地久》卖给她改编成电影《80后》,一边又对外界表示《80后》剧本来自导演本人原创,还要求JAS删除已发表在多家网站的《天长地久》。一时间“知名影视人两头蒙人,版权到底是谁的?”成了热门话题。

  有人在争署名权,也有人为甩不掉的署名而烦恼。因《盗墓笔记》成名的网络作家南派三叔日前发文:新书《黄河鬼棺》全集署名“南派三叔”,他只写了前面八九万字,“《黄河鬼棺》第二本就已经不是我写的了”。既然不是他的作品,为什么堂而皇之挂着他的名字?南派三叔表示,“那是刚入行带着些哥们义气签了合同,合同到2011年到期。 ”在这之前,他不能阻止《黄河鬼棺》出了又出,只能选择在网上澄清。想卖文就得签约,一旦签约你的名字就可能不再属于自己,这也是网络文学界的通行做法。

  风险收益不成比例

  数量庞大但势单力孤的网络写手,与掌握制作资源的影视制作人、图书工作室层出不穷的纠纷,反映个人写作时代的新课题:如何分担网络小说出版改编的风险收益?目前看来,写手们承担了大部分风险,分享的收益却寥寥无几,难怪写手圈盛传一句调侃,“你就是我的——你的作品,你的心血,你的自由,甚至包括你的名字;但我的却不一定是你的——比如我兜里的钱,虽然,听起来应该是你的稿费。 ”

  快速签约、改名换姓、低薪酬、拖欠稿费……对不少写手来说已是司空见惯的噩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写手表示,“JAS的遭遇还算好的,至少她拿到了电影改编的稿费,还出了书。”更多人空欢喜一场,“某某在合同上掉陷阱了,出版的事黄了”“某某号称身价百万,其实只拿到十分之一的稿酬”,这样的骗局天天在上演。 “一开始接洽总让人感到愉快,这也恰恰使写手忽略合同,掉入陷阱,轻易被人买断署名权、影视改编权、海外版权等,不给预付款,还会压低稿费。 ”所以这位写手宁可少赚钱,也优先选择与港台出版社合作,“省心,至少他们不会谎报印数”。

  线下产业亟待规范

  “期待规范的市场给我们更多保护。 ”这是所有受访写手的心声。眼下的市场里,两三个人租个公寓就能组建图书工作室,派人在各大文学网站蹲点,看到有潜力的作品立刻签下,如果出版不顺利,关门大吉另起炉灶,合同对写手的约束远远大过工作室。至于影视改编,制片方买断小说后,因为资金、演职人员等问题导致项目搁置,比比皆是,写手被一纸合同套牢,只能无奈看着大热之作凉掉,错过最佳上映时机。虽然个别写手拿起法律武器主张权益,但举证困难,胜诉之后执行也难。

  采访中,有的老写手怀念榕树下网站的版权代理制度,即使支付15%稿酬也心甘情愿,“JAS不能顺利维权,就是因为她发布小说时,没有和网站签约”。但也有写手表示异议,认为与网站签约代理,等于多加了一重剥削,一群知名写手日前从起点中文网跳槽到纵横中文网,理由就是网站对作品权益的买断 “不够公平”,如果再干下去,自己得不到完整的权益。  

  找谁帮助自己维权?网站、专业经纪人、行业机构……在网络文学日益发展的环境下,我们需要更多竞争者参与其中,给予写手多种选择,才能实现契约双方的真正平等,让网络小说的线下产业通畅起来。(记者 诸葛漪)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