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可用可赏的笔架

2011年01月06日 13:30 来源:人民政协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彰显情趣品位 向得藏家追捧

  可用可赏的笔架

  古人作书绘画,办理案牍公文,遇到文思不畅,须辍笔沉思、搜索枯肠的时候,为避免毛笔滚落地下或沾污他物,要有一个可供暂时搁笔的器物,笔架因此应运而生。

  南朝梁简文帝有一首《咏笔格诗》:“英华表玉笈,佳丽称蛛网。无如兹制奇,雕饰杂众象。仰出写含花,横抽学仙掌。幸因提拾用,遂厕璇台赏。”由诗意得知,笔架在此时已经是一种很普及的文房用具,作手掌形,上面雕饰各种图案花纹,制作非常精美,可远观,亦可近赏。南朝徐陵所作的《玉台新咏序》,也有“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之句,可见在这一时期,笔架已经不再是搁置于几案的单纯用具,还成了可供把玩、互动性更强的雅玩之属。

  笔架的材质多种多样,以瓷、玉、木、金属几种材质较为常见,根据不同的名称,造型也自各异。如笔山的形状如同高低错落的山峰,山凹处可用于搁笔;笔床为长方形,笔杆卧搁其上;笔屏状如屏风,上面镶嵌可供插笔的笔帽;笔悬为立柱形,四面插花飞檐,用于悬挂毛笔。另外还有花枝形、树桩形、鱼化龙、福禄寿等等,造型十分丰富。

  元明之际,士人为了彰显情趣品位,对于文玩之物也是刻意追求,人争效之。元代乔吉的散曲《水仙子》:“江左风流学士家,壁间水墨名人画。六一泉阳羡茶,书斋打簇得繁华。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材质讲究、制作精巧的笔架,成了文房中必备的器物,有些笔架的精美程度,堪称难得之奇品。

  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笔格》曰:“有旧玉子母猫,长六七寸,白玉为母,余取玉玷,或纯黄纯黑玳瑁之类为子者。”就是赞叹一只玉雕笔架的精巧,白玉部分是母猫,其余的俏色部分则分雕成为一群活泼的小猫,或黄,或黑,或玳瑁色,姿态各异,惟妙惟肖。整个造型构思巧妙,做工也是极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至于瓷质笔架,以清代制作最为精美,又以笔山较为多见。如清代的哥釉青花笔山,是在青花上覆盖了一层纹片釉,使之烧出来的效果像是哥窑瓷的碎片纹,色彩晶莹滋润,造型自然大方,是备受藏界人士青睐的文房美品。

  清代的掐丝珐琅笔山也很具特色,是在铜胚上用金银或铜丝制作成花纹图案,再涂上珐琅釉,经过烧制、磨光、镀金等一系列工序制成,釉色艳丽,纹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清代的粉彩笔山,造型简洁,色彩柔和,浓淡协调,不仅实用,且可供赏玩,置于书斋几案,亦颇为不俗。

  笔架虽为文房中的“小器”,但在藏品市场上却十分活跃,因其独特的人文价值,丰富的文化内涵,向得藏家的追捧,尤以天然珍稀材质者为贵。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