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老照片:向时传祥的徒弟“学”淘粪(图)

2011年05月19日 17:0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学生的我(右一)和英俊的齐新春(右二)结成淘粪的一对。

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国家主席刘少奇接见时传祥

  五一劳动节已过去一些日子了,但这张反映劳动场面的老照片,勾起了我半个世纪前的回忆。

  幼儿园小朋友抢着淘粪

  照片中间背着粪桶的英俊小伙儿,是全国劳动模范、著名淘粪工人时传祥的二徒弟齐新春;右边那个扎着两个“小刷子”,戴着一副眼镜,穿着皮鞋正在傻笑的姑娘就是我。当时我们走进一家幼儿园去淘粪,小朋友们没有掩鼻而逃,而是礼貌地喊道:“叔叔、阿姨好!”还有两个小朋友跑上来抢粪勺“让我也来淘粪吧!”“咔嚓”记者摄下了这美好的瞬间。

  记得那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的事。当时我正在女十二中读高中,为了响应党中央“与工农相结合”的号召,对自己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尽快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我利用周末自觉加入了淘粪“大军”。

  此前,《人民日报》曾刊载过一幅大大的照片:国家主席刘少奇在人民大会堂与淘粪工人时传祥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刘少奇说,你淘大粪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只是革命分工不同。一时间,各大报纸纷纷转载,全国掀起了向时传祥学习的热潮,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万里也亲自去背粪呢!

  我深受教育,决心认真地向工人阶级学习。每到星期日,我就早早赶到崇文区清洁队(时传祥就在这个清洁队工作),将自行车一放,卷起袖子和裤脚管,便跟着工人师傅大干起来。

  背着空桶直打晃

  我有幸与齐新春结对一起淘粪。记得第一次,瘦弱的我背起空空的粪桶,身子还直打晃儿(那时我的体重只有90斤),但“既来之,则安之”,我一定要好好锻炼,决不能打“退堂鼓”。凭着年轻人的一股热情,我跟着齐新春向第一户人家走去。

  刚进厕所,臊臭味迎面扑来。我屏着呼吸,学着齐新春的样子,将小粪桶在粪池中一搅,装满后,稳稳地倒入大粪桶中,不能洒在外边。就这么一小桶、一小桶不断地往大粪桶中装。屎尿经这么一搅和,臊臭味更浓。熏得我只想吐。可看看齐新春从容淡定的样子,我便使劲一口一口地咽唾沫……

  第一关总算闯过去了。我拎起粪桶,悠了三次都没背上肩。“努把劲儿!”齐新春给我打气儿。我深吸一口气,一铆劲儿,终于把粪桶背上了肩。好沉呀!它好像要把我压倒。“挺直腰!”齐新春依据自己的经验“命令”我。也怪了,我把粪桶往上顶了顶,立马儿觉得好像轻了点儿。真应了那句话:“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就这样,我们又去第二家。上台阶,迈门槛,下台阶,这些平平常常的动作,现在做起来竟然那么吃力。“缺锻炼!”我想。看看人家齐新春,比我大不了一两岁,可那气定神闲的样子,娴熟利落的动作,简洁话语中透出的精神气儿,真让我打心眼里佩服!

  第一天的劳动熬过来了,揉揉红肿的肩头,捶捶酸痛的腰腿。下个星期天还干不干?没有人逼迫我,也没有任何金钱的诱惑。到了下个周日,我毅然决然地又走出了家门。

  几个月过去了,自我感觉进步还不小。

  但有一次,又遇上了麻烦。我们负责的那个地段,有些胡同比较狭窄,拉粪的汽车进不去,只能停在胡同口。我背着粪桶走向粪车,还有十几米,已经大汗淋漓,有点吃不消了。齐新春关心地对我说:“我来吧!”说着就过来抢粪桶。我抹了一把汗,昂着头,倔强地说:“我还行!”咬咬牙,用双手叠加起来,托着粪桶底儿,往上耸耸肩,一步步艰难地向胡同口走去。耳边又响着齐新春的嘱咐:“坚持住!”我终于胜利了,尽管由于走路不稳,粪桶里的屎尿漾进了我的脖领子,直往衣服里灌……

  “班花”也加入淘粪大军

  时间长了,我与齐新春熟识起来。休息时经常聊天儿。我问他:“你真的不嫌脏、不嫌臭吗?”他憨厚地笑了笑说:“老爷子(指时传祥)不是说了么?一人脏换来万人净,一人臭换来万人香嘛!人不能光想自己个儿。”“那你一辈子都干这行?不后悔吗?”他十分爽快地说:“国家主席说了,干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再说了,行行都能出状元,有什么可后悔的?”我若有所思地使劲点点头,更加佩服他了。

  后来,我的几个同学也参加进来,壮大了我们的业余淘粪队伍。其中的沈宁是个上海姑娘,长得端庄、漂亮,身材娇小,跳舞可好了,可谓我们的“班花”。她也不怕脏,不怕臭。我们一直坚持到高三。2007年校庆时,她特意从上海赶过来。虽然我们都已是年逾花甲的老人,但提起那段难忘的时光,高兴得像孩子一样“咯咯”笑个不停……

  齐新春不但教我淘粪,而且教我做人。后来,无论碰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能克服;无论遇到多大的坎坷,我也能跨过。即使受到疾病的困扰,我也能坚强面对。“努把劲”、“挺直腰”、 “坚持住”、“为别人”,简练朴实的语言,纯洁高尚的境界,这些贯穿了我的一生。

  中学期间,我连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曾获得北京市的“金质奖章”;课外我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曾经获得区中学生“体操冠军”(1963年1月18日的《北京晚报》曾刊载了记者唐永江采写的题为《全五分与体操冠军》的报道)。参加工作以后我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多次评为先进。三十几年来,也可谓“桃李满天下”了。很多学生在国内外各行业中成为了佼佼者。我可以自豪地说:“人生无悔”。

  尽管这段经历带着那个“狂热”年代的烙印,也尽管那样的“淘粪大军”已不复存在。但我仍要说,感谢那段难忘的经历,感谢齐新春那样的普通劳动者,在我成长道路上给予我的关怀和帮助。 侯康姿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