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曹禺告诉女儿李如茹:万不能失却童心

2011年06月17日 16:05 来源:辽宁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本报记者/许维萍

  背景提示2010年,“曹禺百年”纪念活动在全国举行,各地以学术研讨会、举办展览、复排大师作品等形式纪念曹禺;而2011年,海外的纪念活动则一直在进行中,在继伦敦成功举办图片展“曹禺:中国现代话剧的先锋”之后,在利兹市还举办了图片展、曹禺生活与作品的演讲以及戏剧演出《太阳不是我们的》。在今年下半年,“曹禺:中国现代话剧的先锋”、公开演讲以及电影《雷雨》、《原野》(具备英文字幕)还将在美国芝加哥亚洲戏剧学会年会和亚洲学研究年会、爱丁堡(2011年9月)、纽卡素(2011年10月)和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2011年11月)举行,海外活动的总策划人、推动者是曹禺的继女李如茹,她认为这不仅是纪念父亲,更重要的是曹禺这样一位中国戏剧伟人提供给我们一个向对于中国戏剧了解甚少的西方人介绍中国文化与当代戏剧的机会。系列活动取得了很大反响,无论是拍戏的学生、演员,还是观众、当地的居民等都认为对于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领会。而李如茹则认为,意外的收获更是再度认识了曹禺的价值。

  释文

  万不能失却“童心”。童心是一切好奇、创造的根源。童心使你能经受磨炼;一切空虚、寂寞、孤单,精神的饥饿、身体的折磨与魔鬼的诱惑,只有“童心”这个喷不尽的火山口把它们吞噬干净。你会向真纯、庄严、崇高的人生大道一直向前闯,不惧一切。爱女如茹即将赴英。你肯干、耐苦、好学,正在壮茂之年,本无可虑。然多年相处,一旦长别,二老垂暮,远隔万里,骨肉别离之痛,难以言喻。路途漫漫,遥望岂解日夜思念。姑书数语,难诉老人念儿情深。但我俩身体尚好,如茹在外,一切当心。学有所成,数年必欢聚祖国大地。孩子,一切珍重!所书是二老一生经验得来。在一切关口上,切望熟思之。爸爸妈妈一九八八年四月三十日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剧作家,2010年是他诞辰百年,在中国举办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后,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城市这种纪念活动将一直延续到2011年的年末。日前,我们采访到“曹禺百年”在海外的总策划人李如茹博士(曹禺的继女),听她畅述父女情、女儿眼中的父亲,以及中国戏剧在海外的传播情况、中国戏剧如何走向世界的一些看法。

  辽宁日报:国内读者大都对您不是很了解,请您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您和曹禺的关系。作为曹禺的继女,您亦成为戏剧工作者、研究者,曹禺带给您哪些影响?同时请您介绍一下您多年来的工作、研究方向,获得的成就?作为继女,在您眼里,曹禺是怎样一位父亲?作为戏剧工作者,在您眼里,曹禺是怎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剧作家?

  李如茹:我是曹禺的继女,我的母亲李玉茹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上世纪40年代末相识相知于上海,后各自组建家庭。1979年在双方皆失偶的情况下重新结合。

  我插过队 (中学读了一年半),当过工人,唱过样板戏,也在安徽省话剧团当过学员。 “文革”以后参加高考,既考取了北京电影学院的导演系,也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戏文系,我选择了戏剧文学。后来又考取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硕士课程,毕业后留在上戏教授欧洲戏剧史和剧作家、作品选读。 1988年拿到英国海外研究生的奖学金,就到英国利兹大学英语院学习莎士比亚,并申请到终身教职。于是开始了在英国读书、教书的生涯。现在我是东亚系的高级讲师 (相当美国的副教授),我的大部分课程在本科,但是也带硕士生和博士生。我也在英语院下属的戏剧系教两门中国戏剧课程(本科与硕士学生)。

  在英国大学工作,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始终没有放弃戏剧专业,既做关于比较戏剧、文化交汇以及中国现代戏剧、戏曲的研究,也做一些实践工作。包括京剧工作坊,因为在我看来,实践是戏剧研究的必须。我的英文专著包括:《在中国上演莎士比亚》、《京剧魂:时代变迁中的戏剧传承与创造》等,近年为母亲李玉茹编辑出版的 《李玉茹谈戏说艺》和《李玉茹演出剧本选集》等都得到界内、外人好评,也受到读者欢迎。

  对我影响最大的当然是妈妈李玉茹,父亲(曹禺)从1979年进入我的生活,带给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父爱也有学业上的帮助,因为我毕竟是他那一行的小不点。我还记得,我读本科时的毕业论文 《论戏剧的动作性》,老爸爸看了好几遍,也与我反复讨论,我居然与他争辩究竟什么是戏剧的动作性!

  有一次他到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去访问,大家自然如获至宝,问起教学与写戏的情况,他说了一句:“会写戏的人写戏,但是不会教人写戏;不写戏的人教人写戏。 ”老爸爸在我眼里是最真诚的人。

  曹禺百年,总有人问我父亲对我的影响是什么,很难说,太广泛了。也许,我记得最牢的还是他教我如何做人,又如何做事。我在这里抄录两幅父亲写给我的字,一幅写于1986年我与蒋维国结婚之际,另一幅写于1988年我出国之前。字字真情,句句充满老人对于后代的关爱,并且是饱经风霜的经验之谈。第一幅字:

  行行复行行,结爱务在深。坐结行亦结,结爱百年月。——岁在丙寅,如茹维国二儿携手走上人生大道,行路漫漫,为阳春?为荒寒?端在日后能否互谅互让,持有崇高情操,各尽所长。望共勉之。

  我把第二幅字(见上图)的照片电子版发给你们。有了这些内容,曹禺作为继父对于我的影响尽在不言之中了。我唯一想加上的一句话是:“好奇”、“童心”是曹禺对于自己的人生总结。正是好奇与童心才使曹禺成为曹禺。

  辽宁日报:利兹大学副校长RICHARDWILLIAMS在展览开幕式上说: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进程中最重要的剧作家。人们经常拿他和莎士比亚、易卜生、契诃夫、奥尼尔相比……在英国展开纪念曹禺的活动,还在于曹禺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现代中国在20世纪所经历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的历程,而我们大家现在都对于当代中国充满兴趣。您认为这些评价是否中肯?请您介绍一下,曹禺戏剧在海外的传播情况。这次活动是否是第一次在海外如此大规模地传播中国现代戏剧和介绍中国剧作家?

  李如茹:利兹大学副校长RICHARDWILLIAMS是一位科学家,他认真阅读了我们送去的材料,这才使他能够看到曹禺百年活动的意义。很多欧美人(非汉学界学者,包括戏剧实践者和研究者)几乎不知道中国还存在非京剧形式的现代戏剧。从表面看来,这些年来话剧在海外有一些演出,但是演出了一下,也就过去了。在英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剧院开始了与中国的联系,但是正如整个学术界以及社会人文发展的趋势,人们越来越不重视历史,而强调当代。在英国,人们对于中国感兴趣的是当今,如果说有些剧院表示了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兴趣,那么他们的兴趣也在当今的青年剧作者,希望看到他们的作品反映了当今人们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我不反对这些选择,但是由于做中国作品做得很少,而非常可怜的很少的几部又局限在艺术性很不完整的 “即时”作品上,看戏以后观众以及评论家的反应可想而知,于是,恶性循环,也就不甚了了。

  我感觉“曹禺:中国现代话剧的先锋”的摄影展览、讲座、电影以及利兹在曹禺4部作品的基础上创造编演的 《太阳不是我们的》确实是少有的大规模、全面性的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介绍。我们的展览努力通过曹禺讲述了中国现代戏剧的来源,并且也讲述了现代中国的故事,而且,现在展览已经发展到北美,也还在与欧洲大陆其他国家进行联系,希望他们可以提供做展览的可能。我很感谢父亲,给了我们这样一个机会来向海外介绍中国现代戏剧。

  辽宁日报:海外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研究状况如何,还有哪些中国戏剧和中国剧作家为海外观众所了解?中国当代戏剧发展状况如何,是否为海外了解,在世界范围内是否有些影响?

  李如茹:这篇访谈录的大部分回答写于我从波士顿返回利兹等飞机的时候。我在那里刚刚开完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组织的一场小型关于中国戏剧的研讨会,题目是“表演现代”,参加会议的有研究者也有实践者,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中国等。这是我出国以来第一次参加专门为中国戏剧召开的会议,很不容易。会议有16篇论文,从内容可以看出,海外戏剧学者以及实践者对于中国戏剧发展情况了解很少,可以说也没有太多兴趣。有几位戏剧大专家对于中国戏剧有所了解,但是他们没有中文背景,对于戏剧的了解就有限了。

  我不认为中国当代戏剧对于世界戏剧有任何影响。要使中国戏剧进入世界,需要诸多同仁花很长时间共同努力,并且要能够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完成。听说在文化部的倡导下,中国国家话剧院将于今年10月召开首届亚洲戏剧人高峰论坛,希望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表示亚洲戏剧家以及政府已经认识到这种情况。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