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人参之乡”抚松:深山难觅采参人 非遗民俗濒危

2011年09月05日 20: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长春9月5日电(张中江)  “第五届网络媒体吉林行”成员日前赴抚松县采风。抚松有“人参之乡”的美誉,全县去年人参总产值达到40.83亿元。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采参习俗,而今已很少再现。

  抚松县是中国的“人参之乡”,人参面积及产量均居全国之首。人参是抚松的名片,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2010年,全县人参总产值40.83亿元,实现增加值约12亿元,约占全县GDP(102亿元)的11.76%。

  中新网记者4日在全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万良市场看到:众多客商云集于此,人头攒动,十分热闹。据一位参展商户代表说,每年都会参加抚松的人参博览会。因为当地的人参产品有名,还会有企业打来电话,让他们去参加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的产品推介会。

  深山难觅采参人 非遗习俗濒危

  在众多的影视剧中,“采参人”的形象颇具传奇色彩。他们翻山越岭、以身试险,如果幸运发现珍贵的“棒槌”,就小心翼翼地用红绳拴住挖出来,为的是不让“成精”的人参跑了。一同挖人参的伙伴,也有可能为了独占宝贝展开生死争夺。

  在人参文化·抚松新城发展图片展上,记者看到了抚松采参习俗的过程:拉帮、进山、搭戗子、排棍、压山、打小宿、抬棒槌(挖人参)、品参、砍兆头、参包子、准备下山、下山时留火种食物等、还愿。

  资料显示,抚松县采集人参的历史长达1440年,栽培人参则始于1567年。由抚松县申报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于2008年6月被纳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进深山老林寻找、采挖野山参的过程被称为“放山”。过去,长白山区靠放山为生的人极多。在当地人眼中,参与放山是一个男人成熟的标志。茫茫林海,瘴气弥漫,野兽横行,遍布危险。

  但是,目前,一些经验丰富的放山把头(采参领导者)因年事已高,很少带徒弟进山。有些老人相继谢世,系统掌握放山习俗的人已经不多,使得这一沿袭千年的习俗难以得到传承,处于濒危状态。

  这种说法得到了当地人的证实。据抚松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地大力推进人参标准化种植,现在挖野山参的人极少,只是少数采挖草药的人也同时寻找野山参。近30多年来,抚松县已经没有发现重量超过1斤的野山参了。

  野参日益珍贵,采参的习俗,也慢慢成为历史。

    (文章部分参考《中国人参实用宝典》)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