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谈作家构成的教科书形象

2011年09月07日 11:17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新京报漫画/赵斌

  【焦点话题】

  文著协日前公布人教版教科书作家作品使用情况,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鲁迅居然没有进入榜单的前10名。至于榜单上名列第二的金波,以及前10名当中的圣野、张秋生等儿童文学作家,很多读者或许也会觉得陌生———陌生当中,是语文教科书变化中的形象。

  今日的语文教科书是什么样子?很多人喜欢谈论这个话题,但真正去读一遍教科书的人,除了老师和学生之外,大概少而又少了。前两年,作家叶开爆出教科书中的一系列问题,让语文教科书的声望降到最低点,接下来就有了两年来民国语文的盛行。连带着,民国小学生作文和民国儿童读物,也都有了流行的趋势。不过民国语文,说到底毕竟是处于草创时代,今人的追捧,很大程度上未必是出于教育理念的认同,说是出于对当下教科书的失望或许来得更准确。这样的情况之下,看清楚当下教科书的真正形象,或许不是一件没有价值的事情。

  前日,文著协公布了201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教科书使用作家作品的排名情况,这是当下使用最广泛的教科书之一,其中数据自然也有一定代表性。根据这张榜单,除了早早逝世的鲁迅因为作品已经进入公版而未予以统计之外,人教版教科书最喜欢的作家排名,依次是老舍、金波、冰心、叶圣陶、张秋生、郭沫若、圣野、巴金、冯至、朱光潜。其中排名居首的老舍有29篇作品入选教科书,排名第十的朱光潜则入选15篇。以此观之,这十位作家或许约略可以代表当下语文教材的形象。

  对大多数读者而言,这恐怕是一种全新的形象。金波、张秋生、圣野,都是儿童诗人,在儿童文学的圈子里当然称得上泰山北斗,但普通读者,却未必太熟悉。像张秋生的《小巴掌童话》之类作品,清丽可喜,小朋友们喜欢,却未必说得出作者的名字,而金波的创作,包括老诗人对传统中国童谣的收集整理,更是处处可见天真的童心,圣野就更不用提了,作为幼儿文学大家、《365夜》的编者鲁兵的继承者,他主编的《小朋友》杂志,曾经为几代中国孩子带来最初最传统的美育熏陶。以他们的作品为代表,教科书的儿童性不说有多大的保证,起码比之前辈们筚路蓝缕的草创时期,不会更退步。

  儿童性之外,还有文学性。从老舍、冰心到冯至、朱光潜,他们的作品,既代表经典,更具备触发孩子们进一步探索更深更广文学世界的潜力和魅力。事实上,我们谈论新语文,很大程度上,也是希望孩子们能够多接触一些这类作品,少读一点八股的官样文章。在这一点上,这张榜单上排名前十位的作家,倒是基本与我们的要求相合。当然,如果课本里的新作家、新作品还能更多一些,课文能够与当下的社会生活结合更密切一些,那就更好了。

  如此分析教科书的新形象,不是为了给当下的教科书张目,更不是说教科书就没有问题———事实上之前退出教科书的某些内容正在卷土重来,这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思的———而是希望人们在看到教科书点滴进步的同时,给予应有的鼓励,以期待更好更有价值的教科书出现。回想儿时读语文课本,最苦的其实不是教材的无趣(那时候的教材也确实比较无趣),而是老师对课文肢解的方式———从这个层面出发,教材固然重要,如何使用教材,才是更要命的事情。

  □小艾(北京 书评人)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