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燕京八绝传承人之“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2011年09月19日 16:45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陈玉珍

  学手艺是苦活儿,不少人学着学着就跑了,我甚至期待这个行业能招收些聋哑孩子学习。

  北京的国都史已近900年,历代王朝都会从全国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到京城为宫廷服务献艺,久而久之,形成了浓郁的“京作”地方特色。在这众多的艺术品种当中,玉器、景泰蓝、牙雕、雕漆是典型的“宫廷工艺”,它们与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宫绣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从今天起,本版特开设“编辑走基层之寻访燕京八绝传承人”专栏,编辑将通过深入一线,与“燕京八绝”传承人“无缝”接触,挖掘“八绝”背后的故事,探索“八绝”的传承发展之路。

  口述实录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北京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传承人

  万紫

  缘起:爱绘画进了工艺的门

  “文革”后,赶上北京空前绝后的大招工,我成了一名工艺师。

  1959年我出生于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在文化氛围很浓的家庭环境熏陶下,我从小就喜欢绘画,尤其是传统中国画。1979年高中毕业。当时“文革”结束不久,百废待兴,我们这一代人正好赶上了北京那次空前绝后的大招工。我本想去与绘画有关的单位,后得知北京金漆镶嵌厂是国营单位,而且与自己的爱好也紧密相连,就报了名。由于我有较好的绘画功底,被优先录取。参加工作后,我才知道,所谓金漆镶嵌,只不过是这门工艺的总体名称而已,其实它主要分为雕填、刻灰、彩绘和镶嵌四大门类,其中每一门类都有繁杂的工艺,需要学习许多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掌握不同的制作方法和技艺,可以说是个学无止境的广阔天地。于是,我拜刘锡恒、高敬忠、王喆等工艺前辈为师,虚心请教学习。大师们见我如此好学,也毫无保留地热心传授。

  学手艺是很辛苦的,寂寞、清贫、枯燥,工资也不高。但我学而不倦,乐在其中。我还在市工美总公司职大学习了三年,又参加了室内装饰培训班和电脑绘画学习班。不断把从师傅和学校学到的知识用于工作实践,和同事们共同或单独制作了许多精彩的金漆镶嵌工艺品,得到了权威机构和顾客的好评,多次获奖。最让我自豪的是参与了《九龙壁》制作,该作品获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金杯奖。

  记忆:心有余悸的改制

  低谷时,工艺师们纷纷含泪离厂,我也犹豫过、挣扎过。

  我的工作学习生涯不是一帆风顺,我也一次次遇到各种坎坷。但比起上世纪90年代末的那几年,其他困难都不过是小菜一碟。在此之前,金漆镶嵌厂制作的工艺品一直由外贸系统包销出口,深受喜爱东方传统艺术品的欧美顾客欢迎,因此我和同事们都无需为温饱操心,一门心思扑在研制工艺品上。可是,上世纪9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将企业由国营改为自负盈亏的集体企业,这使金漆镶嵌厂的资金运转难以为继。祸不单行的是,此时外贸系统又宣告与生产方脱钩,也就是说不要我们的产品了。这简直就是釜底抽薪的致命打击。回想起那个时候,我仍心有余悸:北京许多门类的工艺品厂在这两次猛击下纷纷萎缩甚至倒闭。这时金漆镶嵌厂已发不出工资,领导只得到处筹钱借款,每月支付给员工们一二百元生活费。

  那时精美的产品堆放在库房里乏人问津,企业已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工艺大师们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凡人,在微薄的生活费不足以养家糊口又看不到出路的情况下,不少员工实在撑不下去,纷纷含泪离厂,改行自谋生路去了。我当时困惑极了,北京的金漆镶嵌这门古老工艺要就此断绝消亡了吗?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我。我那时三十来岁正当年,改行并非难事,而且已有不少单位盯住我,有的想让我去搞室内装饰,有的想请我去当美编,有的约我去设计服装,有的一再劝我去当美术教师……而且工资待遇都不低,很有诱惑力。一段时间内,我在低工资、无出路与高工资、另改行之间彷徨、犹豫、挣扎。有一次我甚至面试都通过,只差去报到上班了,却大病一场,在来探望的领导、同事的极力挽留下没去成。说到底,我还是割舍不下自己付出了许多心血、做了十几年的金漆镶嵌工艺,割舍不下共事多年的领导、同事,尤其是不忍让这门古老手艺在自己这代人手中就此消亡。

  进入本世纪后,随着国民富裕程度和审美品位的提高以及收藏热的兴起,金漆镶嵌传统工艺品逐渐受到国人欢迎,国内市场开始形成和扩大。同时,政府也关注起这一工艺来,给了不少支持。一些被迫离去的老员工也陆续回来,北京金漆镶嵌厂改为公司。这表明,它已在阵痛中走出低谷,彻底完成了从国家包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自负盈亏企业的蜕变过程,像凤凰一样在烈火中再生了。

  现状:断档焦虑

  出资几十万培养35个学生,如今跑得只剩9人。

  今天,当人们为北京金漆镶嵌工艺得到恢复而感到庆幸时,我却高兴不起来。的确,产品是好卖了,可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制作者后继无人。金漆镶嵌工艺培养一个技工需要10年,出徒后仍然要从事又脏又累的工作,工资也不高。现在许多年轻人耐不住清苦寂寞,吃不了那份苦,不愿来干。为了培养接班人,前几年,公司曾出资几十万培训了35个学生,可这些孩子不断离开,至今已跑得仅剩9个,还不是在一线做工艺品的。现在许多活都是靠五六十岁的老员工硬撑着,面临后续乏人、断档失传的严重危机。为此,我曾一次次写提案报给政协,希望政府给人、给税收优惠等措施政策扶持,结果这些提案最终都转到了公司,让人哭笑不得。我甚至羡慕另一家公司招聋哑孩子学手艺的做法,如若有机会有可能也招些聋哑学生就好了。这些孩子肯定受外界干扰少,没那么浮躁,坐得住,学得进,那该多好啊!

  走近万紫

  有活力的职业女性

  在我的印象里大师应该是六七十岁的老人,9月7日当我来到位于南四环的天宝楼文化公司,见到北京市一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北京金漆镶嵌髹饰技艺传承人万紫女士时,却被眼前这位52岁的金漆镶嵌第五代传人所吸引。她衣着简朴,干脆利落。当谈起她心爱的金漆镶嵌工艺时,便滔滔不绝,充满感情,一看便知是个热爱自己事业的职业女性。

  现场亲历

  目睹传世精品 感慨后继乏人

  采访中万紫带我来到展厅参观工艺品,在一个近300平方米的展厅内,各种展品摆放得满满的,不仅有金漆镶嵌的作品,还有其他工艺品,每一件工艺品看上去都是那么完美、漂亮,令人惊叹。万紫告诉我,制作这些工艺品的大师多数都70岁上下,最年轻的也50多岁了,展厅内的许多工艺品都是独一份的孤品,一旦卖掉就不会再有了。她指给我看一个彩色脱胎漆瓶叹息地说:“现在已没有人能做这样的产品了。”此时此刻我才真真切切地感到什么叫做“濒危”,感受到了万紫对“后继无人,断档失传”的焦虑。看到展柜内许多工艺品都挂上了“已经售出”的标牌,我突然想到一旦这些工艺品被爱好者们购走,还有什么办法再把这个展厅充实呢?看着这琳琅满目的展品,我惊叹大师的精湛手艺,更为后继无人担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艺人看不见摸不着的手艺为载体。若有此手艺的老一代干不动了,又没有年轻人继承,就没了手艺,也就没了这份宝贵遗产。只有解决了后续无人这个问题,金漆镶嵌以及其他北京传统工艺才会真正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这是万紫的最大心愿。

  链接

  金漆镶嵌髹饰技艺

  2008年6月,金漆镶嵌髹饰技艺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金漆镶嵌作品的制作分为四大步骤。

  设计 要求造型美观,结构科学,布局合理,适应工艺。要使艺术性与实用性、造型与纹样相互呼应、相得益彰。

  制作坯胎 首先选用上好木材经烘制定型处理后制成木胎。一般选用红白松木。

  髹饰漆胎 首先要在坯胎上披蔴或裱糊布、纸,涂刮数道灰腻子,以起到平整、加固的目的。再施以数道中国天然大漆或合成大漆,道道打磨平整,制成漆胎。

  装饰 金漆镶嵌作品装饰工艺门类繁多,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镶嵌类层次清晰,玲珑剔透;彩绘类色彩艳丽,灿如锦绣;雕填类线条流畅,富丽堂皇;刻灰类刀锋犀利,气韵浑厚;断纹类给人以饱经沧桑之感;虎皮漆类五彩斑斓,又似天然成就。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