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电影配乐边缘化 作曲家被“罐头音乐”抢了饭碗

2011年09月26日 13:58 来源:文汇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当电影沿着商业化之路高歌猛进,诸如《魂断蓝桥》、《北非谍影》、《日瓦戈医生》和《辛德勒名单》那样的经典配乐,恐怕再难出现了

  本报记者 邵岭

  3D电影《丁丁历险记》定于今年秋、冬先后在欧洲和北美上映。这部片子的亮点,除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和彼得·杰克逊联手打造”,还有电影配乐大师、曾经五获奥斯卡奖的约翰·威廉姆斯的“再度出山”,这是他时隔5年之后再为电影谱曲。许多影迷觉得,威廉姆斯的新作更值得期待——有网友在豆瓣上这样感慨:电影散场时,哼着片中的主题曲出门,这样的经历已经多少年不曾有过了!

  电影是“综合艺术”,配乐是诸多组成要素中的一种,但在电影工业的最前沿好莱坞,它的地位已经跌到了史上最低谷;像《丁丁历险记》这样,导演和监制提前几年就邀请作曲家加盟的影片,如今凤毛麟角。多年为《综艺》杂志和《洛杉矶时报》撰写专栏的电影音乐研究专家乔恩·伯林盖姆甚至悲观地宣告:诸如《魂断蓝桥》、《北非谍影》、《日瓦戈医生》和《辛德勒名单》那样的经典电影配乐,以后恐怕再也不会出现了。当电影沿着商业化之路高歌猛进,配乐,这个曾经的“贵族”,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惊魂记》的美好时代远去了

  作曲家们曾经为电影贡献了多少经典配乐,无需赘述。在《北非谍影》或者《金石盟》的时代,作曲家麦克斯·斯坦纳和埃里希·沃尔夫冈·科恩戈尔德,在主创名单中的排名紧挨着制片人和导演,足以证明配乐在那会儿的好莱坞有着多么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影迷们最津津乐道的例子是,当年希区柯克拍摄《惊魂记》,专门就配乐环节征求伯纳德·赫尔曼的意见;后者提出的方案大胆而独特:通篇采用弦乐合奏作为黑白影像的补充,而在浴室那场戏中则用小提琴制造杀气。希区柯克采纳了他的提案,最终成就了电影和音乐史上的两大经典。

  “在今天的好莱坞,这种运作方式绝对已令人费解。”在《综艺》杂志的一篇专栏文章中,乔恩·伯林盖姆这样写道。与他持相同观点的,有曾经为已故电影配乐大师杰瑞·戈德史密斯和埃尔默·伯恩斯坦做经纪人的理查德·克拉夫特:“《惊魂记》若放在今天拍,音乐编辑一定早早就用自己喜欢的元素搭好了乐曲的框架,至于乐曲风格以及每一处配几段音乐这些‘小问题’,也是不等作曲家到位就已经定下来了。”

  似乎没人能够否认,曾被视作“灵魂”的电影配乐,正日益丧失其独立的艺术品格,而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庸;那些曾经贵为导演和制片人座上宾的音乐家们,也正受到漫不经心的对待。十几年前,凭借为《泰坦尼克号》配乐而获得奥斯卡奖的詹姆斯·霍纳还说电影配乐师的地位至少应该和剪辑师相当,如今,在和多位导演合作之后,他只能无奈地改口:“应该接近于音效师吧。”他的那些同行,无论是同样获得过奥斯卡奖的约翰·科瑞里亚诺,还是因为音乐色彩多元化受到盛赞的丹尼·叶夫曼,近年来都有过作品完成后却被导演废掉的遭遇。

  作曲家被“罐头音乐”抢了饭碗

  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安栋曾为《做头》、《东京审判》、《西风烈》等多部电影配乐。他告诉记者,配乐之于电影,最直接的功能是调动观众情绪,营造气氛和控制影片节奏;但当电影的艺术性日益被商业性取代,配乐越来越边缘化,成了电影生产流水线上一个小小的配件。商业电影要求每个环节都“预算可控”,只要跟预算打架,创造性和艺术发挥一律靠边。上海音乐学院教师王澍也认为,如今的电影音乐不需要灵感,不在乎艺术,只要求低成本和高效率。若用工业或商业的眼光来看电影配乐,它和商场里出售的装饰画没什么区别——机器喷绘,要啥有啥,把向日葵改成狗尾巴草都行,而且价廉物美,比梵高的真迹又差到哪里去了?

  的确,不断精进的技术已使得电影音乐的创作门槛越来越低,甚至可以说,技术成了扼杀配乐艺术的帮凶。艾美奖获得者、《新兴电影音乐人》一书的作者理查德·贝里斯对此深有体会:“二三十年前,为电影配乐的作曲家必须能够真正地创作音乐,而不像现在,只要到素材库里‘挑’音乐。”如今在好莱坞,许多制片人都认为配乐不过是小菜一碟,花钱请人代劳,仅仅是因为自己忙得没时间亲历亲为;请人也不必请什么作曲家,在他们的办公室外,有的是人排着长队愿意免费来做这份“挑”音乐的活儿。

  “罐头音乐”,更给了配乐艺术致命一击。这玩意儿就像罐头食品那样开罐即食,不需要再加工。“罐头音乐”本来用在广告中,近来得到了好莱坞制片人青睐,原因很简单:省钱,更省心。每个“罐头音乐”都有多个版本,可适应不同需要;而“罐头音乐”庞大的仓库里,对应战争片、爱情片、科幻片、恐怖片、喜剧片等等各种电影类型,都有调配好的现成音乐,一部电影可找到上万种选择——套用一句广告语,叫做“必有一款适合你”。在安栋和王澍这样的专业音乐人看来,把“罐头音乐”用在电影里,缺陷显而易见:只有声响,没有贯穿始终、贴合剧情的音乐主题,各个段落间没有内在联系……但是,相比于一线作曲家动辄一两百万美元的开价,这简直是“瑕不掩瑜”。

  “我有好多年没有听人对我说‘你觉得我的片子怎么样?我想要你帮它配上发自内心的音乐’了。”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詹姆斯·霍纳伤感地表示。

  电影配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会不会彻底消失?现在还很难说;但即便苟活,它也已经风光不再,经典难现了。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