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辽宁文化吹新“东北风” 话剧《郭明义》是代表

2011年09月30日 08:56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记者何勇)从9月16日起到12月,由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话剧《郭明义》在北京、上海、河北等8省(市)11个城市将连续巡演30场。该剧今年4月上演以来,已演出60多场,场场爆满,观众超过12万人次。

  话剧《郭明义》只是一个代表。近日,辽宁文化艺术界喜迎丰收金秋: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雅俗共赏的辽宁文化产品集中亮相,受到观众喜爱。不少人惊喜发现,这些产品颠覆了以往人们对辽宁文化粗犷、火爆但略显单一的印象。

  9月8日,由辽宁画家宋雨桂主笔,两岸画家历时一年创作完成的《新富春山居图》,甫一亮相国家博物馆,就获得公众喝彩。

  今年暑期,反映辽西农民14年抗战的电视剧《中国地》在央视一套播出后,成为全国同时段收视冠军;8月29日,“大地情深·辽宁省群众文化专场晚会”在北京上演;同期,“辽宁优秀美术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行。

  8月28日,根据郭明义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郭明义》和讲述平凡工人生活的电影《钢的琴》,双双荣膺第14届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郭明义作词、辽宁作曲家李杰谱曲的电影主题歌《把幸福给你》广为流行,2.1亿人次在网上点击下载。

  这些文化产品高扬地域文化特色,具备共同的特点:均由辽宁团队根据辽宁题材、辽宁原型创作,在艺术上体现出厚重大气、激昂高亢的气派。这种崭新的“东北风”树立了辽宁文化新形象。

  除了“二人转”还有什么?这种尖锐的质疑和批评,曾一度反映了辽宁文化的状况。

  文化体制改革成为辽宁文化发展繁荣的强大引擎。不断深入的文化体制改革,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活力,让一批文化单位和企业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体制机制的创新、辽宁省委省政府的精心培育,催生了辽宁文化新的春天。转企改制后的北方联合影视集团有限公司独立拍摄出品电影《郭明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票房收入逾6000万,口碑与奖杯兼得。话剧 《郭明义》首次采用制作人制,极大提高了剧组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辽宁注重文化的推陈出新和地域特色。电影《钢的琴》和《郭明义》都是工业题材电影,讲述普通工人的不平凡事,展现工人阶级高尚的品德和情操,代表了辽宁工业题材影视剧的崛起。电视剧《中国地》融入浓浓的本土文化色彩,凸显地域风光和特色,展现了深厚的辽宁历史文化。

  辽宁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专群结合拓展了辽宁文化的广度和深度。正在举行的辽宁全省首届群众文化节,在一个月里推出500多场群众文化演出,让群众走进大剧院,站上大舞台,成为文化主角,人民群众满怀激情地投身文化、创造文化、享有文化,“我的文化,我唱主角”。

  新风何处来(短评)

  文化贵在拥有传统,更贵在不断创新。

  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大省,如何在坚持传统文化长项与发挥新兴文化优势上不断创新,既需要强大的文化创造力,也需要正确的文化决策力。近日来,辽宁集中亮相的一系列文艺作品、文化活动,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新东北风”的强大动力来自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热情创造。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文化的追求也不断升级,不仅要观看和欣赏,更要参与和创作。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为人民群众提供文化创造的舞台,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和有尊严的真正体现。

  “新东北风”的重要保障来自文化工作者和文艺家的文化奉献与激情创造。长年活跃在百姓中的基层文化工作者,是辽宁文化近年来风生水起的生力军。文艺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视角放在典型人物、普通工人,精心创作,厚积薄发,接二连三地推出口碑、奖杯双丰收的作品。

  “新东北风”的强劲推动力来自党委政府的重要文化决策。群众满不满意、欢不欢迎,是一切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检验文化建设成果的唯一标准。喜人的成果和百姓的赞誉更坚定了党委政府发展和繁荣文化的思路,形成了相互增进的文化生态。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