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专家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文化体制改革是系统工程

2011年10月27日 15:1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国家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丛书”课题主持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于今解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于今: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记者 陈叶军

  编者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

  国家重点项目“科学发展观丛书”课题主持人、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和改革研究院执行院长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文化体制的改革将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及其相互间的整合,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一个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认真总结经验,寻求更好发展方法的重要课题。

  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意义

  记者:文化体制改革是十七届六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大战略,那么,于院长,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于今:加强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科学判断当前形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作出的继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之后的又一项重大决策,这是当前我国改革的重点之一。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相应的其他各个领域的改革。文化改革包含在其中。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政治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革新已经密不可分,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繁荣和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促使我国现代化进程健康全面快速发展,迅速提升综合国力的内在要求和迫切需要。

  文化体制的改革与创新,也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文化体制改革的含义和内容

  记者:文化体制的内涵是什么?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

  于今:文化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中文化产品的生产、管理和传播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生产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形式、管理方法及传播形式等。文化体制是文化产品专业化生产的组织构架与制度安排。文化体制的类型和社会性要素规定着文化产品生产、管理、传播等实践活动的特点,体现着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方式,制约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效率,也制约着文化创造的状况与文化产品的价值取向。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文化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文化体制的弊端日益突显,文化体制的变革相应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就是要改革与先进社会文化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那一部分落后的文化生产关系,建立有利于创设优秀文化观念,积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将先进的文化成果惠及全社会人民的国家文化管理体制。

  当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完善的文化创新体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

  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

  记者: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是什么?比之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难点是什么?

  于今:在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中,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的变革是重点。文化宏观管理体制的改革主要是指理顺党委、政府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结构状况与相互关系,使各文化单位之间各司其责,各得其所,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文化微观运行体制主要指文化企事业内部的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通过对文化企事业内部组织机构的改革,促使其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社会效益也显著提高。

  文化发展的各个元素,包括文化生产、文化消费、文化流通、文化组织、文化机构、文化分配、行业文化权利等,都需要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这是保障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制度发生变革,与制度相关的其它各个方面将随之变革,制度变革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制度变革以及对新制度的遵照执行,将极大地促进先进文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快速提高。

  在体制的改革中,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难点,文化的变革事关整个的上层建筑,涉及到思想意识形态和法律规则等,所产生的矛盾和障碍比起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势必要更加艰巨和复杂。衡量文化改革的成果,既要顾及经济效益,又要涉及政治和社会效益,既要有利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又要有利于精神境界的提升,要求更高,面临的问题更为复杂。

  因此,文化改革是一场艰巨的攻坚战,要取得这场战役的最终胜利,需要人们树立创新的观念,牢固创新的意识,探寻创新的方法。创新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扬弃,使其发生适合当下形势的质的变化。文化创新既指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作品,创新文化生产、组织和流通方式,也指文化体制机制的创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文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不断创新的过程。

  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

  记者: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的环境中,文化事业单位的内部改革势在必行。如何把握文化事业单位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于今: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是文化事业单位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文化事业单位获得新的发展动力的主要方式。

  打破过去岗位设置人浮于事的不合理局面,按照事业发展的需要设定岗位,按照岗位需要来聘用人员,按照岗位制定工资标准。

  文化事业单位要科学定岗,根据社会效益的考核结果确定对岗位投资的比例和比重,明确各岗位需求及相互关系,减少管理岗位,看重技术岗位,增加服务岗位,实行全员公开招考,公平选拔,合同聘用、竞争上岗。

  以聘用制为基本用人制度,单位与职工签订具有法律约束效益的聘用合同,确定双方的劳动人事关系,明确相互的权利和义务,聘用合同不能等同于一纸空文,流于形式,在工作中要认真遵照合同条款,充分发挥合同的法律效应。

  打破职务身份的终身制,按照绩效聘任职务,强化竞争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同级同聘、高职低聘、低职高聘、只评不聘,外员内聘,真正实行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内部管理机制。

  按照绩效发放报酬和奖金,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按照绩效优先、兼顾公平和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在执行国家统一工资制度和工资政策的基础上,实行工效挂钩、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岗位工资制度。

  严格财务管理,减少一切不必要的行政日常开支,避免利用国家经费进行私人的消费和发展,降低运行成本。

  切实解决人员的去留、退休、养老、医疗、保险等问题,妥善安置退休人员,对于企事业混合的单位,可采用“老人老办法”的方式,解决债务、人员和制度的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安排富余人员,鼓励富余人员提前离岗、退休,办民营文化机构或通过培训转岗再就业,保证下岗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公平与稳定。

  现代社会,人力是最可宝贵的,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作为脑力劳动的集中和创造地,人才更是文化事业单位发展的中心。要建立能够调动人才创造性和积极性的管理机制,鼓励人才自我提高,自我发展,鼓励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使多劳者多得,贡献大者多得,进一步激发文化企事业单位的活力。

  深入进行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是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需要,有利于促进我国政治、经济的大发展,促进文化观念和文化产品的大发展。文化体制改革与创新是一项具有复杂性和广泛性的系统工程,应立足于现有的政治、经济等社会背景,考虑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因素,比较在世界格局中国文化的历史定位,兼顾传统和世界的多种因素,获得独创性的新发展。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