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辛亥百年:中国首份多语种革命报纸伊犁白话报

2011年10月31日 14: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乌鲁木齐10月31日电(朱景朝 冀江彤) 辛亥革命前后,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在国内外创办了近120余种报刊,宣传民主思想,开启民智,为革命造势,《伊犁白话报》便是其中之一。

  《伊犁白话报》,1910年3月15日创办于新疆伊犁惠远城(今新疆霍城县),是一份四开小报的日刊,以汉文、维吾尔文、蒙文、满文四种语言出版发行,是中国第一份多语种革命报纸。

  《伊犁白话报》的主要创办人是冯特民。当时在伊犁活动的革命党人杨赞绪、冯特民、冯大树等人利用《伊犁白话报》开展革命宣传,传播民族平等和爱国思想,在各族民众中引起极大反响。

  霍城县退休教师、伊犁辛亥革命民间历史研究者晏海发近日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杨缵绪到伊宁市的回族大寺里做宣传,宣传爱国,筹还国债,各民族一律平等,大家纷纷募捐,其中有一个姓周的寡妇,当场拿出一个金镯子捐献。革命党人鲁子三说,他什么都没有,怎么办呢,他把中指一刀砍断,以此表明爱国之心。

  晏海发称,《伊犁白话报》传播了民主思想,宣扬破除旧俗,给当时的伊犁送来了一股清风。他回忆说他的爷爷最初不剪辫子,后来还是剪了;当时的百姓见长官也不用像先前那样先磕三个头,而是直接站着说话;报纸还鼓励女子学习文化知识。

  《伊犁白话报》作为当时伊犁辛亥革命的舆论阵地,通过宣传争取到各族民众对革命的支持。一些回族知名绅商表示支持革命,维吾尔族台吉阿肯木别克表示愿意带领农民支援革命,维吾尔族富商木沙巴依、牙合甫巴依为革命党人提供了部分经费。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档案馆馆长甄敬庭介绍说,《伊犁白话报》内容上涵盖了新闻、评论、副刊和广告四大要素,栏目有“世界要闻”、“国事新闻”、“内部新闻”、“闲评”、“演说”、“爱国话历史”、“爱国运动史”等。报纸大力地宣传民主共和的思想,对启发处于边陲的伊犁各族人民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伊犁辛亥革命的成功做了必要的舆论准备。

  武昌首义胜利的消息传到新疆后,伊犁的革命党人倍受鼓舞并加紧筹划。时任伊犁大将军志锐看到革命形势如火如荼,便拿《伊犁白话报》开刀,于1911年11月15日勒令停办《伊犁白话报》,致使该报只存在了一年零八个月。

分享按钮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