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浙江作协副主席:纯文学期刊应坚守品格和理想

2011年11月24日 17: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浙江作协副主席:纯文学期刊应坚守品格和理想
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袁敏接受记者采访。新华网 俞胜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俞胜)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袁敏今日上午就《江南》杂志办刊思路、如何生产出富有时代性的文化精品、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等问题接受新华网了记者的专访。

  新华网:您在作家出版社工作时,曾先后成功策划出版了《“新概念”作文获奖作品选》、《三重门》、《永不瞑目》、《束星北档案》、《曹文轩文集》等。当您在个人事业很成功的时候,怎么想到离开北京到浙江担任《江南》杂志的主编呢?

  袁敏:如你所说,我离开作家出版社时正是自己在出版事业上得心应手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毅然放弃已有的光环和现成的高额奖金,而去出任一家清贫的地方纯文学杂志主编,许多人都不理解。如果我告诉你,离开家乡多年,江南的山水一直让我魂牵梦绕,面对家乡文学事业的召唤,让我不能不以身相许,你也许不一定会相信,但这确实是我离开京城出版界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两点促使我选择离开出版社的因素:一是我历来喜欢做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我在出版界确实做得很成功,不能说做到顶尖,但至少是做到最好的之一了。对我来说,当时这个行业已经缺乏挑战性了。二是我做了那么多年的编辑,最大的快感和成就感就在于发现新人,挖掘新人,推出新人,杂志的平台非常适合发现和培养新人,一个短篇,一首诗歌,任何无名鼠辈,只要你有才华,只要你文字出众,杂志就可以发表你的作品。到了我这个年龄,金钱和名声对我已经没有什么吸引力,而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才是快乐的根本。2005年岁末,正逢浙江省仅存的一本大型文学双月刊《江南》向海内外公开招聘主编,省作协的领导专程到北京来找我,希望我能参加应聘,为家乡的文化事业做点事情。我觉得这也许是实现自己文化理想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于是就参加了竞聘选拔,最后总分第一,便毅然离开作家出版社,入主《江南》了。

  新华网:第二届郁达夫小说奖即将开评,请问此次评奖和首届郁达夫小说奖评奖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袁敏:2009年,《江南》设立了郁达夫小说奖,首开评奖“实名投票,评语公开”的先河。首届郁奖评选应该说也已达到设立之初定下的“地域性奖项、全国性影响”的目标,其有别于其他奖项的“实名投票、评语公开”的透明评奖机制获得了国内文学界的广泛认同和社会的好评,下一步我们会坚持“实名投票,评语公开”的透明评奖方式,同时希望在“国际性眼光”方面有所突破。

  第二届郁奖评选的征集办法、评奖程序和颁奖仪式等会有所调整和改进,首先会更加明确郁达夫小说奖的评奖主旨,弘扬郁达夫文学精神;应进一步完善作品推荐渠道,以使更多优秀的中短篇小说纳入评选范围,如增加书评人推荐、各高校中短篇小说研究专家的推荐、扩大海外华语文学研究机构的参与度、跟踪阅读核心文学期刊的最新作品,并从中推荐适合郁奖评选的作品。同时,也有专家建议引入当下热门的PK模式,通过增加娱乐性来推广严肃性的文学奖项,以期求得更多的大众读者参与,而不仅仅是文学圈内专家评选。当然,对此我们会非常慎重,避免因此而可能会带来的媚俗。更有专家提出在媒体监督下实时视频播出终评票选过程,这一点我们也在考虑之中,论证其可操作性。另外,郁达夫小说奖的审读委成员由原来的九名扩充为十三名,阵容更强,也更具各方的代表性。终评委成员不变,依然由有高校学术背景的著名作家、龙头文学期刊主编,及具有海外文学视野的评论家组成。

  我们希望通过各方的努力,将郁达夫小说奖办成更具国内外影响力的真正能推动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文学奖项。

  新华网:请问您是如何把《江南》这本杂志,办成一本有全国影响力的刊物?

  袁敏:我接手《江南》的时候这本刊物只有1700份的印数,除了赠送和极少量的订户,大约只有图书馆收藏了。这也不是《江南》一家刊物的窘境,纯文学期刊的越来越小众和边缘化,数字化阅读和网络的普及让传统的纸质媒体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惨淡经营几乎是每一家文学期刊都面临的现状。怨天尤人没用,自视清高也不解决问题,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坚守纯文学品格的基础上与市场对话,与市场接轨,同时又不被市场所左右。这很难,但并非不能做到。

  我觉得中国文学期刊要冲出两个“包围圈”:一是庞大的文学期刊阵容,全国有数百份,你凭什么脱颖而出?二是定势的文学版块——小说、诗歌、散文和评论,传统的老四菜,读者是否已有审美疲劳,能否做出新的样式?

  首先,我觉得一本刊物必须具有思想锋芒,有血性,有情怀。文学刊物要观照世界,要犀利,要对世界有独特的认识和发现。《江南》导入这样一种“世界观”,就能走向一流的杂志。改版之初,我们就提出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追求“曲高和众”。

  第二,大胆突破文学期刊老四菜的传统样式,主发长、中、短篇小说原创,同时开设一批大文化栏目,如:文史我鉴、第一见证、文学比邻、江南博客等,引入厚重深广的文化和历史内容。

  第三,尝试用带有图书品质的主题策划方式打造刊物面貌。我曾经长期从事图书编辑,我试图将书的品格——围绕主题展开,——带入了文学期刊中,“找到一个刊物的核。”在编辑过程中,确认每期刊物的“核”,这颠覆了了杂志是个“杂货铺”这样的传统观点。

  第四,重视宣传策划,重视刊物的装帧包装。从封面设计到版式安排,从内文插图到摄影图说,我们都做得比较讲究,让刊物一卷在手,赏心悦目。刊物有了好的品质,还要用市场化的手段让读者了解,因为“好酒也怕巷子深”。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

  原来发行量不足2000册的《江南》杂志,成功改版之后,发行量迅速飚升为20000册,并远渡重洋打入旧金山、温哥华等北美大城市。《江南》的绝地逢生,说明了纯文学期刊的出路还是有的。应该说,《江南》在面向市场的同时,没有失去文学品格和理想。现在有些文学期刊办刊人认为杂志卖不出去,是因为太高雅、太有思想、太文学,其实不然。《江南》没有“自我降低”,反而坚持发展其文学品格和思想品格,却找到了读者和市场。

  新华网: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创作生产更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您认为怎样才能生产出富有时代性的文化精品?

  袁敏:要想创造出真正富有时代性的文化精品,无论是作家还是出版人、杂志人,无一例外,都必须投身到时代的洪流中去,文学只有深深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从时代汲取精神营养,在人民的创造中获取丰厚的创作素材,为时代放歌,为历史立传,这才有可能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文化精品。闭门造车是无法写出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的文化精品的。所以,要鼓励、支持和帮助作家深入生活,引导作家将深入生活作为文学创作的一种常态,成为作家自己内在的要求。

  加强评论的力量,形成和造就良好的评论氛围和风气,倡导积极健康的文学批评,摈弃浮夸、虚伪、互相捧场的不正之风,讲真话,讲言之有物的话,切实做到作家与评论家相互砥砺,创作和评论相生相长。

  文学评奖是引导、激励创作,促进精品产生的重要手段,要让文学奖项更有公信力度,不断提升中国文学大奖在国内外的声誉和影响力,让作家们更有荣誉感。

  新华网:您对中国文学走出国门有何独到的见解?

  袁敏:说实话,中国文学确实不乏能与当今世纪文学媲美的优秀作品,但语言的限制,导致中国文学很难与世纪文学站在平等的舞台上。文学翻译是当下中国文学难以真正跨入世纪文学之林的瓶颈。需要吸引优秀的国际汉学家更多更好地翻译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现在翻译的稿费还是偏低,应该大幅度地提高翻译稿费,对翻译人才也应该有适当的奖励政策和激励机制,同时加强对翻译人才的培养。还应该加强中外作家的联系,把外国作家请进来,让中国作家走出去,积极举办各种类型的中外文学交流活动。此外,与国际著名出版机构建立联系,打造国际文化贸易网络,拓展国际文学市场,是中国文学作品能更多更快地走进国际市场的一条途径。

  人物介绍

  袁敏,女,浙江上虞人。1954年出生,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77年开始,长期从事刊物和图书编辑出版工作。历任浙江省文联《东海》杂志社小说编辑、综合组组长,国家计委《中国经济导报》副刊主编、总编室副主任,作家出版社五编室编审、主任。现为浙江省作协副主席、浙江省作协《江南》杂志社主编、浙江省期刊协会常务理事。

  自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已创作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多种体裁作品数百万字,著有长篇纪实文学《中国,漫长的一年》、长篇小说《白天鹅》,中篇小说、中篇小说集《天上飘来一朵云》、《深深的大草甸》,短篇小说系列《九十九个女人的故事》,电视剧剧本《深深的大草甸》等作品,曾获“首届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浙江省优秀青年文学奖”等荣誉。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