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器:梅瓶造假成“疯潮”(图)

2011年12月19日 15:06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揭秘景德镇高仿瓷器:梅瓶造假成“疯潮”(图)
黄云鹏亲手“精仿”的“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 蒋铮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记者 蒋铮

  市场热炒的古代瓷器中,民间高手几乎都能形神兼备地复制出来,羊城晚报记者在景德镇实地走访多日,揭开了这些本已身价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奥秘。

  12月3日下午,江西景德镇,景电里村。

  阴冷的冬日阳光很少,狭窄的街巷里,孩子们正在玩耍,上世纪的水泥老房墙壁上,贴着密密匝匝的小广告。和其他小城不同的是:小广告上边,还贴着一张“高价招聘、古彩填画”的小纸。仿古陶瓷艺术家李广琪告诉羊城晚报记者:“我请一个能画‘高仿’的工人,月薪过万元,但好工人还是难找、难留。”

  12月5日,徐悲鸿个人中国画最高拍卖纪录在北京再次被刷新。《九州无事乐耕耘》以2.32亿元落槌,加上佣金,最终成交价高达2.668亿元。收藏界反应波澜不兴,因为,半年前同样在北京拍出的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卖出了4.255亿元天价,相较之下,这也就是个“半价货”。

  “盛世收藏,乱世金”,中国已经进入收藏时代。短短30年间,中国内地已经聚集了8000余万人的收藏大军。但是,知名学者吴树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中国收藏有三个“95%”———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赝品,95%的人赔钱。

  收藏之乱,首要的问题是———这95%以假乱真的赝品从何而来?

  壹 “梅瓶”的闹剧

  吴树告诉记者,很多澳门、香港甚至国外的读者给他发邮件,还配上照片,说最近买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几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为从去年开始,梅瓶造假已经成“疯潮”,“用板车拉到浙江卖”。

  12月4日,景德镇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有“中国仿古陶瓷第一人”之称的黄云鹏问羊城晚报记者:“你知道梅瓶吗?”“知道,去年闹得很凶。”“最近还有人一番盛情,想请我喝梅瓶里的老酒,我找理由拒绝了,这种假东西里面的假酒,谁知道会不会喝出人命?”

  梅瓶,这个普通人完全陌生的词汇,去年在收藏界可谓大名鼎鼎,今年依然余波未了。不过,梅瓶已从去年年初的“香饽饽”,变成了中国古玩收藏的一个闹剧。

  所谓梅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容器,小口、短颈、丰肩 、瘦底、圈足,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全称为“元青花装酒梅瓶”。2007年6月24日,广州春拍中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341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广东瓷器拍卖的最高价。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去年初,收藏者们发现,似乎满世界都是“梅瓶”。吴树告诉记者,很多澳门、香港甚至国外的读者给他发邮件,还配上照片,说最近买到了很好的“元青花梅瓶”,但他几乎不用看都知道是假的,因为从去年开始,梅瓶造假已经成“疯潮”,“用板车拉到浙江卖”。

  梅瓶造假,是如何成风的?

  吴树从北京行家口中得知,国内最开始炒的是明代青花装酒梅瓶,还不是元梅瓶。当时五粮液集团为了一个明代酒窖中梅瓶的所有权,还打起了官司。收藏界最喜欢的就是“故事”,借助这个“五粮液概念”,一个云南人便跑到景德镇专门订做了一批仿明梅瓶,再运到离泸州老窖不远的地方,将这些“古董”埋进土里,假称有人找到了万历年一个酒窖,领着台湾一个古玩商到四川“实地考察”,果然以假乱真,骗到一大票。

  一个“故事”成功了,立即跟风者众。明代梅瓶炒过之后,恰巧景德镇旁边的高安县一处工地又出土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大概有几十只,而且还有墓志铭。有心人怎么舍得放弃这个绝好机会?马上请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点造梅瓶,为了更像回事,里面还装上当地的兑水谷酒,封口泥也进行古法还原———按照出土梅瓶的办法,不用强力胶加黄泥的现代手法,而是用猪血和糯米浆掺谷壳做成。做好的梅瓶经过“做旧”,用高锰酸钾溶液泡去“贼光”(新瓷器釉面刺眼的光,老瓷器釉面比较圆润的光则称“宝光”)、再渗入“土沁”(土壤物质渗入古瓷器釉面造成的洗之不去的痕迹),神仙都看不出来!一时间,梅瓶简直风靡亚洲收藏界,甚至有些藏家还以喝到梅瓶中的古酒为荣,有人因此进了医院。

  吴树告诉记者,梅瓶泛滥成灾,终于牛皮吹爆,仅浙江公安部门就根据举报收缴了几千只假古董梅瓶,在不少收藏者做了“水鱼”之后,梅瓶收藏热潮也终于偃旗息鼓。“国内收藏界每两三年都会有一两个有影响的骗局出来,上当的都是收藏者。”

  然而,假梅瓶穿帮了,真梅瓶也遭殃,古玩城里有些真东西都卖不上价。几个月前,吴树在北京古玩城一家店里看到一只宋代磁州窑梅瓶,最近已经不见了,他问老板是不是卖掉了,老板说“怎么卖得掉?满街都是假的,这只真的也卖不动价,嫌占地方便拿回去了。”

  贰 矜贵的“高仿”

  至于“高仿货”的去处,一位高仿大师翻出一本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册:“这就是我的东西,我卖出去是6万元。”记者看到图册上的起拍价是:120万元!

  “景德镇人太厉害了。日本的纳米瓷,台湾的法兰瓷,买回家看看摸摸,过一阵子产品就做出来了,更不要说已经有上千年传统的仿古瓷,出神入化。”李广琪因“高仿”明清两代外销瓷器在北京大名鼎鼎,在景德镇却刻意保持低调:“民间高人多了去了。” 

  “现在景德镇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档次的(即‘高仿’)也有几十家,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个个都是水平很高的专业户。不少民间高仿户,看不起我这种什么都仿的人。”黄云鹏以“高仿”元代和明初青花瓷见长,他复制的元青花,明永乐、宣德青花瓷,曾获得全国优质产品奖。在景德镇,他也很谦虚———“有不少人仿得比我好”。 

  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可能某个老百姓的家,就是一个仿古瓷作坊。爸爸拉坯、儿子女儿描胎雕胎,爷爷烧窑,一家人就是一条生产线。在瓷都宾馆,住着不少长期客人,口音天南地北,但做的事情都差不多:拿货。宾馆前台服务员说,尤其是冬夏两季,这种人更多,常常是空手出门,提个纸箱回来。“里面装的都是瓷器,但每次件数不多,攒够几个,他们就会退房,也有些会发快递,快递员跟我们说,这种箱子保价费就要好几百元!” 

  这种长客的身份,在业内叫“经纪人”或“业务员”,说白了,就是各家拍卖公司派到景德镇的拿货人。他们有些是采购景德镇陶瓷名师的作品,但更多的是买“高仿货”。至于“高仿货”的去处,一位高仿大师翻出一本某拍卖行的拍卖图册:“这就是我的东西,我卖出去是6万元。”记者看到图册上的起拍价是:120万元!

  李广琪说,“全国几乎所有拍卖公司都来景德镇进货,原来是别人往拍卖行送,他们收佣金,现在是直接来景德镇收购。” 

  一位“高仿”者曾告诉吴树,去年底今年初送出去60多个“高仿”产品,今年上半年全都拍卖出去。黄云鹏对此表示相信:“除了(拍卖公司)自己进货,拍卖公司知道(送拍的人拿来的古董)是假的也愿意拍,因为能收图录费啊。几万元一单都是小意思,不赚白不赚。” 

  记者在采访一位高仿大师的时候,就见到这样一位“业务员”:在大师的陈列室里,他和其他游客有很大区别,手里握着一个皮包,看见记者一行显得很警惕,跟大师低声耳语:“你这么多客人,不大方便吧,或者我明天再来?”大师回答:“这些都是朋友,你先上楼喝喝茶,等会儿我拿东西上去。” 

  带记者前往的一位行家悄悄告诉我们,这人便是个“业务员”,“这种人看瓷器专盯着破绽看,眼光毒得很!买回去的货,常常先请专家出具鉴定证书,再做一些概念包装,就可以上拍卖会。仿得精湛的,甚至会先送出国‘漂一圈’,扮成‘海归古董’,进海关时盖上火漆,回国拍卖身价倍增,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都有。” 

  黄云鹏告诉记者:“虽然我声明做的都是现代工艺品,但确实有一些人买我的仿制瓷器,重新‘做旧’后‘上拍’。景德镇有不少人专门做高仿,拿去拍卖行当老东西拍卖,如果卖出100万元,制作者提成3成,拿30万元。”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刘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