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今秋拍场为何表现“乏力”?与流动性收紧有关

2011年12月19日 22:15 来源:中国艺术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今秋拍场为何表现“乏力”?

  记者 云菲

  以经验判断,秋拍“收成”往往要好于春拍,今年却恰恰相反。12月8日,在以“艺术品之财富时代的抉择”为主题的第三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暨芷兰雅集2011年度峰会上,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透露,据粗略统计,目前已结束的秋拍成交额约有380亿元,估计到年底会在400亿元上下,而今年春拍的成交额为428亿元。这样的数字显示了秋拍成交额呈下降趋势。今秋拍场“收成”不好的原因何在?

  战绩不佳与流动性收紧有关

  今年秋拍,北京保利只上拍了两件非常重要的拍品,一件是以1 . 61亿元成交的乾隆“太上皇帝”圆玺,另一件是以2 . 668亿元成交的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 。“这两件拍得不错,也算是很好的价钱。 ”但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赵旭坦言,由于在四五个月前就感觉到经济形势不好的压力,便把底价高或是不合理的拍品撤掉了很多,包括近现代和古代拍场中估价过亿元的几件拍品都被从今年秋拍的拍场上“拿下来了” 。

  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负责人关予分析认为,今年秋拍战绩不佳与流动性资金有关:“鉴于艺术品市场交易周期所形成的半年迟滞期,我们去年下半年在监测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流动性资金走向后发现,持续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存款准备金提高政策对今年上半年不会有太大影响,但今年下半年艺术品市场会受此不断冲击,这一点在今年年中时已经可以看出来。正是因为有对未来资金变动的研判,今年秋拍无论是北京保利还是北京匡时等都对一些策略进行了调整。 ”

  其实,自2005年投资资金或以投资、投机为目的的关注方加入后,艺术品市场开始与流动性资金有很密切的同步走向,并一直持续到今年。专家表示,艺术品作为一个投资门类,除一般投资风险外,还有信息不对称、套现困难、交易渠道狭窄等特殊性,当其他投资渠道相对狭窄、民间资本流动性过剩时,艺术品市场将会被推涨,但当宏观经济状况导致资金链紧张时,新资金加入减少,艺术品价格和交易总量就会应声而落,如同今年秋拍一样,没有出现资金大举入局承接高盘的现象。

  “有钱的没眼”“有眼的没钱”

  说到今年艺术品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不得不提及基金入场、艺术品交易所和衍生出来的股权交易对艺术品市场结构、参与人群产生的重大影响。不同于传统拍卖公司的“保守”做法,作为新兴拍卖公司的北京艺融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今年秋拍就把目光转向了对艺术品有极大兴趣的财富管理客户。该公司执行董事蒋伟说,这些客户与以投资或收藏为主的行家不同,所以更强调对客户进行艺术消费引导,“我们希望把50 %的财富管理客户带入到艺术品消费阶层,把10 %的财富管理客户带入到艺术品投资阶层,把1 %的财富管理客户带入到艺术品收藏阶层” 。

  当前,结合理财使普通民众获得财富性收益,分享国民经济发展、艺术品价格高涨的投资性收入,令社会对艺术基金类投资极为关注。这些新力量的介入,除了金融化的眼光,还给市场带来了什么?“一个是往前看,一个是往后看” ,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艺术品市场专家龚继遂为人们解读了拍卖行估值与基金估值的不同:拍卖行估值要看作品成交的历史价格,它的美术史定位、它的质量、它的稀缺性,称作价值面的估值方法;基金估值在交易形势大好时,会看它今后的升值空间,还有多少其他社会流动性资金能够支持甚至持币待购,称作趋势性的估值方法。

  业内人士提醒,基金入市,风险与机会并存。 “基金的优势,毫无疑问是钱,无论是它自己的钱,还是私募的、公募的钱,有大量资金在决定某些投入时,力量和勇气会更高一些;另一个优势是它有一个职业团队。基金也有非常致命的弱点,那就是艺术品鉴赏,对原有体制中重要鉴定家、收藏家有很强的依附。 ”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寇勤把某些金融投资归结为“有钱的没眼,有眼的没钱” 。因此他建议,通过购买基金这一间接方式参与艺术品投资,如果是配置齐备、流程合理、专家力量强大、资源丰沛的团队和基金,安全性、专业性、信息披露的透明性有保证,对于那些不太懂行、资金量也不是特别大的一般投资者来说,优于自己去直接参与,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若没有从中得到较多正面判断,还需慎重行事。“只要是对艺术市场发展有利的资金进场我们都是欢迎的,但它要符合艺术市场自身的规律,也应该符合艺术创作和收藏的规律。如果简单地把大量场外资金搬到艺术品市场,直接把股票、房地产、期货、黄金等种种交易模式和经验生搬硬套来做的话,我表示担心。 ”寇勤说。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张中江】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