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文化新闻

血战大和岛:中国军史上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图)(3)

2011年12月20日 12:5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血战大和岛:中国军史上第一次陆空协同作战(图)(3)
参加轰炸大和岛的高月明机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空中搏杀

  如今回忆起来,许多参与过第三次轰炸大和岛一役的老人们,都用壮烈来形容战斗场面。空战的时间很短,短兵相接只几分钟时间,仗已经打完了。60年,可以让许多片段随风消逝,但对于那一仗,当年的参与者们却无法忘怀。对于他们许多人而言,那是平生第一次参战,也是第一次经历生离死别。

  15时7分,轰炸机编队比原计划提前4分钟来到了目标空域——大和岛上空。此时,匆匆赶来的拉-11歼击机编队刚刚赶到,米格-15喷气式飞机还在后面奋力追赶。

  负责带队指挥的空8师24团一大队大队长高月明后来回忆,我们的机群刚到海上没多远,4架美军飞机就超低空从轰炸机编队下方而来。高月明记得,海面上湿度很大,飞机的燃油烧得不充分,冒着浓烟。当时,大家并没有意识到那是敌机。

  吴清江告诉记者,当他们飞过浪头机场时,看见米格-15飞机正一架一架地起飞,所以当有飞机从低空过来,他们都下意识地认为那是刚刚追赶上来的米格-15。可立刻高月明就发现那是敌机。低空而来的飞机突然来了个急上升,飞到1500米高空时,闪出一道红光。敌机向我们射击了!高月明一下子醒悟过来,立即向指挥所报告:“发现敌机!”

  高月明曾回忆,开始指挥所不太相信,回答说:“是我们的飞机吧?不要搞错了!”

  就在此时,负责直接掩护的拉-11歼击机飞行员王天保也发现了敌机:“就在我们左前方,一片白花花的飞机。”只一眼,王天保就看见四五架飞机。当时,王天保驾驶的拉-11伴随在轰炸机旁边,他看到敌机拉上去,又一下子俯冲下来。就在一瞬间,敌机开火了。

  60年后,吴清江一边画图一边向记者讲解,杜-2轰炸机的性能和机组人员各自的分工。一架杜-2轰炸机中有四名机组成员,坐在前舱的是飞行员和负责投弹的领航员,坐在后舱的是通讯员和射击员。吴清江告诉记者,那时候轰炸机只有飞行员有一门炮,射击员只能靠机关枪还击。

  轰炸机只能轰炸,不能像歼击机那样可以主动进攻,所以在没有歼击机掩护的情况下,轰炸机深入敌后是非常危险的。即便是在二战期间,轰炸机的坠毁率在各机种中也是最高的。

  在执行任务时,通讯员和射击员负责飞机后面的安全,飞行员负责前面的安全,而领航员则要专心瞄准目标,不能心有旁骛。

  吴清江记得,遇到敌机时他正在用瞄准具瞄准大和岛上的灯塔,当他打开弹舱时,看到右僚机左边发动机已经着火了,右边发动机也在冒烟。“坐在右僚机后舱的射击员王登龙正准备跳伞,身子已经探出机舱一半了。”吴清江说。此时,美国的F-86歼击机在轰炸机编队中上下穿梭,距离近得仿佛可以伸手碰到。吴清江至今还记得F-86翅膀上两道黄色的横杠。

  战斗已经打响,大队长高月明让通讯员用无线电告诉大家:一定要保持队形,千万不要让敌人冲散了。当时轰炸机的瞄准器还很落后。飞机不能随便更改航线,否则领航员便无法找到正确的投弹点。因此轰炸机编队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也要尽量保持编队。吴清江说,他们有个战友后来在美国看到一位当时参战的美国飞行员的回忆录中写道:中国的轰炸机编队像“抱鸡婆”一样,越打越紧。这无疑是对年轻的中国空军的褒扬。

  敌人疯狂地穿来穿去,负责掩护的拉-11也遭到了猛烈攻击。王天保被7架敌机包围了。第一次轰炸大和岛没有遇到敌机,出征前领导跟王天保他们说,第一次敌人吃了亏,这次很可能要拦截,你们要做好准备。于是,王天保他们出征前专门研究了一番如何用拉-11打F-86,没想到这回真派上了用场。

  王天保向记者解释说,要论性能螺旋桨飞机没法跟喷气式飞机比,拉-11的时速只有700公里,而F-86时速有1000多公里。

  “可拉-11灵活,我们做一个标准转弯只需要21秒,比喷气式飞机快。所以我就很快地转过来,对着前面的飞机打。”王天保说。

  王天保在天上转,瞅准机会就嗒嗒嗒开炮,开完炮他一翻身就跑开了。身后的F-86也跟着王天保转,可没有他转得快,没办法瞄准。这样打行不行?王天保当时心里也没底,于是他把心一横,索性打得狠一点。“嗒嗒嗒——”三四十发炮弹打出去了。一架F-86被击落了。

  一方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F-86喷气式战斗机,另一方是老式的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一方是飞过几千小时参加过二战的飞行员,另一方是刚出飞行学校大门,第一次上战场的毛头小伙子。年轻的中国飞行员竟然在双方力量悬殊巨大的情况下,开创了世界空战史的先河。王天保成为首位用螺旋桨飞机打下喷气式飞机的飞行员,他的名字被永远记录在世界空战史上。

  在猛烈的炮火下,轰炸机编队一直保持着队形向目标空域靠近。高月明发现第三中队左右僚机宋凤声机组和梁志坚机组都已经被击中。第三中队长机的座舱也已经被打碎,通讯员头部负伤满脸是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这架轰炸机居然用机关枪打掉了一架敌机。美国飞行员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被机关枪打下来。

  “咱们训练飞行员用的飞机都是日本人留下的破飞机,一架飞机上最多有100多个补丁;咱们飞行员训练不到一百个小时就上战场了,但是照打胜仗,照样能打下美国飞机。靠什么?就是勇敢!”提起中国空军的英勇无畏,年近九旬的原兰州军区司令员徐登昆激动万分。

  距离目标上空还有两三分钟时,毕武斌驾驶的右僚机被击中了。高月明在无线电中反复呼叫毕武斌机组,命令他们跳伞,却始终没有得到答复。毕武斌驾驶着熊熊燃烧的飞机,依然紧跟编队。渐渐地右僚机开始下滑,在失去控制前9枚炸弹同时投下。吴清江对记者说:“那不是正常投弹,而是在投弹装置被打坏后手动操作的。估计机组成员当时已经身负重伤。”

  随后飞机开始下落,但没有一个人跳伞,飞机摇摇晃晃地朝大和岛方向撞去。遗憾的是由于距离太远,它们在距离大和岛两三千米处坠海。机上毕武斌、李祥华、周先余、何国基4名战士光荣牺牲。后来,空军司令刘亚楼把这个英雄的机组命名为“空中董存瑞”。

  当刘玉堤和牟敦康等人驾驶着米格-15歼击机赶到时,双方激战正酣。刘玉堤清楚地记得,他从高空往下看,发现我方好几架飞机都已经着了火。心急如焚的刘玉堤一下子从高空俯冲下来,对准一架敌机就开火了。一开炮他才发现,由于起飞匆忙机务人员还没来得及给他打开瞄准镜。“其实,没打开瞄准镜也能打着,但前面就是我们自己的飞机,我怕误伤,就没猛开火。”至今,刘将军回忆起来仍扼腕叹息。一击不中,F-86向下一拉飞走了。

  看到轰炸机已遭重创,劲敌米格-15又已经赶到,敌机也不恋战,向着韩国方向飞走了。此时,9架轰炸机只剩5架,他们依然保持着队形来到大和岛上空。一声令下,炸弹倾泻而下,落在了大和岛上。大和岛上火光冲天,浓烟四起。

  当完成任务返回机场后,刘玉堤发现出征的24架米格-15回来了23架,唯独不见牟敦康的踪影。刘玉堤问牟敦康的僚机严忠祥:“你的长机呢?”严忠祥回答说,牟大队长看到敌机打掉了我们一架拉-11,他追下去,后来就失去联系了。

  后来,严忠祥在给牟敦康的父亲牟宜之的信中写道:

  牟大队长见我们空中友邻部队,正遭敌机攻击,即奋不顾身前去扑救,我跟着他攻击三次,即失掉了联系。后来,我用无线电大声喊他,但始终没听到回音。

  尽管谁都没有看到牟敦康牺牲的一幕,但大家推测,他可能是在俯冲追击敌机时,没有拉起来,冲入了海中。刘玉堤对记者说:“我们飞到轰炸机上方,眼看着自己的飞机着火往下掉,你想他能不急吗?”

  按照性能说,F-86和米格-15各有千秋,F-86低空性能好,而米格-15则高空性能优越,低空性能一般。这也是造成牟敦康最后没有拉起来的原因之一。

  大和岛一役,轰炸机、拉-11和米格-15编队共有19名战士牺牲。

  吴清江记得,当他们回到基地时,热腾腾的庆功宴已经摆满了桌子。桌上摆着36个人的碗筷,可此时他们只回来了20个(当时还不知道有一人跳伞成功)。看着桌子上那些空着的碗筷,谁也吃不下去。后来团里领导宽慰大家说:“大家先吃饭,现在我们还在呼叫。”但大家都知道,那些战友们是永远也不可能回来了……

  是夜,志愿军50军登岛成功,一举拿下了大和岛、小和岛,完成了上级下达的任务。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蒲波】
    ----- 文化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