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上一页 永州千年古墓遭遇民宅压顶 墓主为东汉零陵太守(3)

2012年02月28日 15:33 来源:红网-潇湘晨报 参与互动(0)

  抢救性修缮难启

  围绕改建房屋的是与非,使得政府处置工作难以推进,意在抢救性修缮龙伯高墓的“德政园”工程迟迟不能启动,千年古墓的现状依然令人唏嘘。

  跨越千年之后,龙伯高墓之现状,让人唏嘘。

  据相关文物专家介绍,龙伯高墓曾经占地三亩以上,墓前有祠堂,历朝历代都有维修,在此立碑纪念者不在少数。清同治十二年(1873)曾重建龙氏祠。民国年间,龙墓开始走向破落,范围不断被蚕食。1949年,龙氏祠被拆毁。“文革”时,龙墓未能幸免,进一步遭到破坏,封土堆一半被附近居民围墙圈围,另一半成了菜园,墓前4米也建起了民房,再后来建设新村,龙伯高墓隐身于民居之间,仅留狭小入口,再后来,仅存的墓冢也被民居压住。

  文物部门一度想在此立碑保护,但当地居民不同意。直到2011年清明节,龙氏后裔募资买下墓南侧的一幢平房并予以拆除,才树立了保护标志碑。

  为保护龙墓,龙氏后裔尤为心切。2006年,龙氏后裔向零陵区文化、文物部门表示,有意结合文物保护筹集民间资金,恢复龙伯高墓旧有规模。他们还编制了《永州市零陵区龙伯高(汉代)墓葬抢救性修缮工程与环境整治方案》,得到零陵区政府和省文物局支持。2007年1月30日,省文物局曾专门发文:同意按这一方案进行修缮。

  2008年初,龙氏宗亲捐资3万元由区文化文物部门负责制作了《零陵德政园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报零陵区发改委立项。2008年8月8日,零陵区发改委发文同意引资建设“德政园”工程,项目总投资1210.73万元。

  但是,围绕改建房屋的是与非,使得政府处置工作难以推进,意在抢救性修缮龙伯高墓的“德政园”工程迟迟不能启动。

  李少武表示,自己建房屋时,山上有很多墓,也无标志牌,改建的房屋也通过了正规手续审批,合法合理,错不在己,对此要换位思考。

  李少武还称,因为龙氏后裔前来祭拜者多,烟雾缭绕和放鞭炮,严重影响了他一家人的生活,他曾多次向政府部门反映。

  至于拆迁,李少武态度坚决,“把前面的平台拆掉的话,我这幢房子就废了。”

  古城的文保困境

  “说来说去,还是个钱的问题。”因为资金紧缺,零陵区决定引进民间资金保护文物。有文物专家表示,最根本的是保护意识要加强,“没有钱,卫生总可以打扫一下嘛。”

  历史与现实交织,让龙伯高墓的保护、修缮举步维艰。

  “保护文物本是政府分内之事,虽有龙氏后裔愿意捐资,但问题的核心是依法与违法的关系,不宜把问题转化为龙氏后裔与李少武的矛盾,龙氏不出资政府就不动。”永州市一位文物专家表示,化解僵局还需要智慧。

  永州市文物管理处曾建议,拆除直接侵占古墓本体的月台和护坡,恢复古墓核心景观,同时,继续推进“德政园”建设项目,把龙伯高墓这一重要文化遗产打造成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观。

  廖兴盛表示,下一步,文物部门、社区应加强巡查,防止人为破坏,还要进行大的整治,由文物部门拿出关于龙伯高墓的整体规划,报区委、政府同意后实施。“如果按照半径20米的保护范围的话,周边还有几栋房子要拆除,要搞好就要有大动作。”

  但廖兴盛同时坦承,单就拆迁这一块,区里财力吃紧,拿不出那么多钱。事实上,财力吃紧并不只体现在龙伯高墓的保护上。

  文物专家介绍,零陵区文物点多,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56处,但所有文保单位保存都不完整,文物毁坏情形不同程度发生,严重者破败不堪,甚至摇摇欲坠,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

  永州市文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坦承,过去文物保护意识淡薄,破坏较为严重。比如省保文物单位武庙,目前留存的仅是主殿,整体规模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附属建筑历经“文革”,毁坏殆尽。现在,文物部门正对武庙进行勘探,搞清楚原始建筑的布局,然后再进行修复,把原貌展示出来。

  而另一省保文物单位文庙,经历2008年雪灾之后,损坏程度可谓雪上加霜,一片破败。现在,在入口处仍悬挂着一块警示牌,上书:“文庙因年久失修,有安全隐患存在,急待维修。为确保生命安全,我所决定从2009年4月1日起禁止对外开放,不听从者一切责任自行承担。”

  另外,文保部门的力量也较为薄弱。据介绍,零陵区文管所只有十余人,永州市文物处24名职工,专业人才仅有一半。如此薄弱的专业力量,在文物保护中捉襟见肘。

  永州,自古雅称潇湘,扼湘粤、湘桂交通咽喉,是楚越文化交流重镇、五岭北麓的历史文化名城、湖湘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自远古时代始,当地民众创造了璀璨夺目的永州文化,遗留下丰富的文物遗存。

  2011年的永州市党代会上,永州市提出要用三年时间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永州系湖南第二文物大市,而零陵又是重中之重。文物保护非常迫切,执政者的观念正在转变。

  廖兴盛说,做好文物保护和规划工作,是零陵区最近两年的工作重点,除了国保文物单位柳子庙外,大部分文物的保护资金都要地方自筹。

  因为资金紧缺,零陵区在开发过程中,引进民间资金来保护文物。采取的策略是,有开发价值且能够招商引进民资的,进行保护开发利用,“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对于还不具备招商条件的,抓紧编制规划,根据财力尽可能地保护,“说来说去,还是个钱的问题。”

  永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专家表示,最根本的是保护意识要加强,“没有钱,卫生总可以打扫一下嘛。”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