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中国道德总会原址被拆 非文保老建筑何去何从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3月26日 14:22 来源:新闻晚报 参与互动(0)
“中国道德总会”老地图 吴志伟提供

  记者 冯兰蔺 实习生 赵晶 报道

  昨天,穿过一片旧城区,闸北七浦路632号近马路的一幢楼除了四面墙,其余基本已拆卸完毕。市历史博物馆副研究院提供的一份解放前上海老地图证明:这里正是 “中国道德总会”原址。不过,这幢建于清末的民宅并非文物保护建筑,但依然引发出一个话题:类似的旧建筑究竟有没有价值?

  存留之间,丈量着这座城市对过去的态度,而非仅仅是文物保护建筑的简单判定。

  百年大宅仅剩界碑一块

  始筑于清光绪二十四年 (1898年)的七浦路,深藏着曾被网友称为神秘大宅的七浦路632号,如今已近乎废墟。沿七浦路向西,便见一片隐藏在高楼大厦间的残旧民居,两层楼高,用铁架子支出来的晾衣架上晾满各式衣服。水泥涂墙面由于年代久远,显得有些发黄。狭窄的街道基本只能通过一辆车。

  再往西走300米,就是632号,这原本是一幢比较气派的清末石库门建筑,从房屋西面的铁门走进去,建筑由前后两幢楼组成,靠近马路的一幢楼,除了四面墙还在,其余基本已经拆卸完毕,地上堆满了青灰色的砖块、刻有简单雕花的木牌。记者踏访那天,10多名工人正在铲砖块、锯木块等。

  这座暗红色的建筑,从大门进来,各有东西厢好多间房间,中间是一个天井。往天井的北侧走,里面别有洞天。房子的东、西、北厢都是有些年头的绿色木雕花,抬眼望去,二楼的栏杆,也以木质结构的栅栏、雕花为主。

  只有房子东南墙角一块界碑,上书“B.C. LOT 6193”,证实它曾经走过的100年。

  居民称“母校快拆完了”

  张老伯今年63岁。他说,以前这里是甘肃路二小,我在里面读过7年小学。

  “当年大门进去,两边是东西厢房,外面一排8个教室,天井北面一幢楼进去是一个礼堂,很早以前这里也做过庙,里面有18罗汉,但是我们读书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只有两根很粗的柱子,柱子中间有一个讲台。后面一幢楼二楼中间的房间里是老师办公室。 ”

  张老伯说,以前上课,没人背书包,语文和算术两本书,两本书一夹就去了。下午不上课就去家里比较宽敞的同学家里讨论功课。不过,那时地方很小,楼上楼下的教室里都是木地板,随便跑动木地板都会“嘎吱嘎吱”响。说到这,他看了看632号,感慨地说,现在都快拆完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