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字号:

浙江玉环:师徒结对力推坎门花龙非遗保护

2012年03月26日 16: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台州3月26日电(记者 古其铮 通讯员 冯涵丰)连日来,浙江玉环坎门海港码头都是一派鼓乐喧天、人头攒动的热闹景象,这是坎门花龙舞龙队在加紧排练,准备参加4月1日在浙江嘉兴南湖举行的“九龙舞凤桥”浙江省龙年龙舞大展演活动。

  据悉,坎门花龙于2010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也是玉环县第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被列入非遗项目后,坎门街道进一步加强了对其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力度,近年来,坎门花龙逐渐走出坎门,走上省内外各大舞台,也走入了大众视野。这是坎门街道推行非遗师徒结对机制所结出的一个硕果。在坎门,这样的硕果还有很多。

  作为传统渔区,坎门有着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渔区文化,经过漫长岁月的涤荡沉淀和传承,遗留下来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坎门花龙外,还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鳌龙鱼灯舞、渔工号子、悬绳钓捕捞技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贝雕和船模,以及包括坎门方言在内的108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非遗文化既是过去坎门的一个缩影和沉淀,更是今后坎门发展的一笔财富。

  但是,面对现代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文化思潮,古老的非遗文化备受冷落,同时还面临着传承人单一、老龄化等问题。为了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坎门街道近年来探索推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师徒结对机制,以“师授徒”方式进行非遗传承,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手把手”传授,非遗后继有人

  甘李英是坎门花龙传承人鲍木顺的其中一个徒弟,在坎门一家私企上班,出于兴趣,几年前开始跟随鲍木顺左右,零星学习花龙轧制,给老师傅打打下手,欣赏老师傅娴熟的扎龙手艺,打发下业余时间。自去年坎门街道开展非遗师徒结对,他才与鲍木顺正式结成师徒对子,专心学习技艺。

  “花龙轧制是一个非常繁琐的手工技艺,包括做龙骨、剖篾、打骨架、糊纸、彩绘等一系列程序,耗时长,工艺精细,是要耐下心来做的,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越发地对花龙制作感兴趣了,但是现在还不能离开师傅的指导独立制作,我会继续努力,争取把这门手艺掌握并流传下去。”甘李英这样说到。

  非遗师徒结对,即为非遗传承人寻找徒弟并结成师徒对子,以“师授徒”方式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2011年,坎门街道在做足非遗项目的前期宣传工作后,广发“英雄帖”,号召有志于学习、传承非遗技艺的人们踊跃报名参加非遗技艺学习,经过“寻寻觅觅”,吸引了十几名群众前来报名,并按照所要学习的非遗项目进行分别汇总登记。最后经过各位师傅的精挑细选,确定出了各自非遗项目的传承徒弟人选,结成了包括坎门花龙、鳌龙鱼灯、渔工号子和船模在内的12个师徒对子。

  “大本营”建设,打造传承基地

  位于坎门文化站的“海之韵”文化展示基地也于今年年初完工。一走进文化站的院子,就看到对面四层高的大楼门口赧然写着“‘海之韵’文化展示基地”这几个红色大字,走进大楼,一个个非遗展室便展现在眼前,有花龙展室、鳌龙鱼灯展室、船模展室等,其中位于二楼的船模展室里陈列着大大小小51只船模,那是船模传承人黄福兴老先生制作完成的大部分作品。“我从坎门造船厂退休后就开始制作船模,都是按照原型船的设计图纸,同比例缩小,仿真制作起来的。我把这些船模放在这里供大家参观,主要是想让大家了解我们以前的船只特别是渔船是什么样子的,因为随着渔业发展,很多船只现在都淘汰了,已经看不到了。”黄福兴这样对我们说到。

  据悉,黄福兴制作的船模有三十多种达上百艘,先后有十几艘船模被各博物馆收藏,其中“南排山之战”船模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福建大排”船模被中国航海博物馆收藏。看他的船模,不仅仅是一件件艺术品,更是一部海洋传统生产工具的发展史。

  “海之韵”文化展示基地是坎门街道办事处于2011年在原先文化站的基础上,投入十几万元,重新整合资源、功能分类和装修布置而成的,主要用来非遗展示、师徒培训和承办活动,是弘扬展示坎门非遗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

  “走出去”步伐,迈出大天地

  “2012年,参加全县新春舞龙大赛和三门元宵民俗文化大巡游;参加省级非遗文化龙舞展演……2013年,建立坎门中学花龙传承基地,组建1支高水准的坎门花龙专业表演队伍……”,坎门街道文化站站长陈建华的办公桌上摆着这样一份《坎门花龙“十二五”时期(2011-2015)保护方案》,里面列出了详细的参赛表演计划。

  事实上,坎门街道为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走出去”上下足了功夫。2010年、2011年,先后组织鳌龙鱼灯舞参加了首届中国农民艺术节、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表演,并分别荣获精粹奖和金奖,2011年还组织这只队伍参加了“浙江骄傲——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大型投票活动和乐清湾跨海大桥动工仪式的现场文艺表演,年初,组织鳌龙鱼灯舞和坎门花龙舞龙队参加全县新春舞龙大赛并分别荣获金奖和银奖,今年4月,还将组织坎门花龙舞龙队远赴嘉兴参加“九龙舞凤桥”浙江省龙年龙舞大展演,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引起热烈反响,也引起了各界对坎门非遗文化的关注。也就是这个月,省文化厅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工作核查组来坎门对坎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专门调研。

  为确保非遗传承活动的有效进行,办事处还多方筹措,为非遗传承师徒结对学习、活动提供适当的经费支持。据悉,仅2011年,就共筹资近20万元用于灯塔鳌龙鱼灯队和坎门渔家女俱乐部的活动经费,其中有本级财政中挤出的,有文化部门划拨的,也有民营企业赞助的。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灵魂,从老祖宗那里流传下来的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乡土文化恰恰就凝结在濒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就是保卫我们的精神家园。”坎门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海鸣这样说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