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无锡践行《世界遗产公约》 文保“无锡模式”成型

2012年04月10日 21: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无锡4月10日电:(记者 洪晓红 孙权)2012“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10日在此间举行,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部长王国中在会上亮出文保“无锡模式”,同时结合当地多年来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实践和探索做了主旨报告,

  “无锡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南枕太湖、北依长江、怀揽古运河,是一方富庶的鱼米之乡。其具有7000年人类生活史、3100多年文字记载史和2500多年建城史,是名副其实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王国中介绍,几千年来,繁衍生息在无锡的劳动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财富,中国古代吴文化、近代民族工商业和当代乡镇企业先后花开此间,留存了古都梅里、鸿山遗址、伯渎河等众多文化和自然遗产。

  王国中认为,在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突飞猛进的今天,如何保护好、传承好文化遗产,实现文化遗产与经济社会的良性互动、持续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显得更为紧迫。

  记者了解到,在文保方面,无锡曾率先在全国设立首个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基金会,首批募集社会资金2400多万元,建成了国内第一家由民间集资创办的吴文化主题公园。当地的鸿山遗址更是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开展了乡村面源污染治理,同时,无锡还注重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并初步建成了北仓门、南下塘N1955、惠山古镇559等文化创意园区,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无锡在文保方面形成了特有的“无锡模式”。

  目前,无锡已拥有国保单位15处,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15位,并有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国家名录。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因,它忠实反映着这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发展脉络,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文化遗产是独特的,也是脆弱的,需要人们精心保护和传承。”王国中表示,多年来,无锡在秉承和实践《世界遗产公约》方面不遗余力,当地政府按照“护其貌、显其颜、铸其魂、扬其韵”的思路,科学地保护、合理地利用属地历史文化遗产,取得了积极成效。

  2010年,无锡鸿山入选首批12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修复的“无锡模式”得以向全国推广。

  在今天的会上,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辛格对无锡多年来在文保方面做出的成绩给予了肯定,他同时希望,无锡作为中国唯一一个大运河穿城而过的城市,有理由在下一轮大运河申遗中有所作为。

  据悉,2012年适逢《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颁布40周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球启动了主题为“世界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纪念活动,2012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正是中国开展《世界遗产公约》的纪念活动之一。(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