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重庆70年前中国工程院成危房 曾用来研究炸药

2012年05月31日 13:42 来源: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0)

  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3号楼)外景  本组图片由 记者 刘嵩 摄

  实验所内木制楼梯还保留着当年的式样

  实验所的大门

  在南山山腰上,绿树掩映着几栋神秘的老房子。即使是附近的老居民,也多半不知其来历。然而,在70多年前,这些老房子却曾经是当时的“中国工程院”,在中国工业举步维艰的时代,这里曾是民族工业进步的摇篮,而当中国工业总产值已跃居世界前列之时,这里却在遗忘中没落。近日,网友“通用公司”等人将这些神秘老屋的照片发到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本期《重庆地理》,我们走进南山的树林中,探寻中国工业幼年时代的印迹。

  当年曾是持枪守卫之地

  5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南山山腰的重庆中药研究院,在一排排修建于20世纪八十年代的住宅楼背后,还夹杂着1栋2层的老房子,白色墙面、漆成红色的木制廊柱、古朴的窗棂,在它的墙面上,挂着一块牌子——“中央工业实验中央工业实验所旧址”。

  “挂了牌的房子总共有5栋,分散在家属区里,这个是1号楼。”住在这里的孙先生告诉记者,这些老房子从前一直是作为中药研究院的职工宿舍使用,虽然挂上了文物保护的牌子,但这个“中央工业实验所”的来历,周围的居民几乎没人知晓。

  叶文柱老人在附近生活了60多年,他告诉记者,在解放前,这一带是许多达官贵人的聚居区,但就连这些银行行长、盐商、买办等上流社会人士,也不能轻易进入这几栋不起眼的房子。“以前这里住了很多人,山下就是南山中学,学生经常跑上来耍,怕泄露机密,周围都派了兵站岗,手上还拿着枪,没有通行证不准进来。”

  为抗战研究新型炸药

  这个防卫森严的“中央工业实验所”,到底是什么来历?对此,叶文柱老人也表示不清楚,“只听说是研究武器,打日本鬼子的。”

  “实际上,这里并不是直接研究武器,而是一个研究工业技术的国家级科研中心。”该遗址保护单位、中药研究院后勤处处长黄小平带着记者走进实验所,他指着斑驳的内墙告诉记者,中央工业实验所成立于上世纪20年代的南京,是民国时期全国最大的工业研究实验机构,在当时的地位,相当于现在的“中国工程院”。“实验所汇集了当时全中国最顶级的人才精英,包括中国流体传热理论研究先行者顾毓珍教授,西北化工业的先驱戈福祥教授,曾建立国内第一台增压燃烧沸腾床试验台的范从振教授、中国著名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学俊,我国航空材料研究的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颜鸣皋,都曾在该所任职。”

  抗战爆发后,在重庆著名爱国资本家卢作孚先生帮助下,中央工业实验所于1937年11月搬迁至重庆。黄小平说,抗战时,研究所曾用木材干馏后作为精燃料替代汽油,还用棉花硝化后作为炸药,缓解了前线军用物资的紧缺状况。“这几栋房子,1号楼当年是其中一个实验室,专门研究制造硝化棉炸药,供应军队使用。其余几栋都是职工宿舍。”

  继承者制出“天府可乐”

  除了为抗战提供物资,中央工业实验所更重要的任务是为工业发展研究技术。“抗战初期,东部沿海的大批工业迁至重庆,其中包括后来的重钢、望江厂这些名厂的前身,但当时重庆工业基础十分落后,完全不能适应这些工厂的生产需要。”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重庆市历史学会秘书长潘洵说,“对于重庆来说,中央工业实验所最大的意义,就是带来了沿海地区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对重庆旧有工业技术进行改良,并支持钢铁、军工、造船等现代工业的建设,改变了重庆工业落后的面貌。”

  潘洵告诉记者,为了保障生产,中央工业实验所先后研制了多种新式锅炉,不但质量能与外国货媲美,价格也便宜很多,这些锅炉迅速推广到各工业企业,不但保障生产需要,也使重庆的钢铁工业迈上新的台阶。

  1945年抗战胜利,中央工业实验所迁回南京,在其身后留下的,是一个已经成为新兴现代化工业基地的重庆。尽管实验所主体迁回了南京,但仍有一部分实验机构留在了重庆,重庆解放后,实验机构被改组为四川省中药研究所。这个当年中央工业实验所的继承者,继续奋战在重庆医药工业领域,其研制出的最著名产品,便是上世纪80年代曾风靡一时的“天府可乐”。

  现状

  遗址成危房 盼妥善保护

  “当年在这里工作的老员工,现在都已经去世,以前的机器设备也都不在了,现在唯一留下的,就是这几栋40年代的老房子。”黄小平说,2005年,1号楼还曾被当做电视剧《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背景,但从去年开始,这几栋老房子先后出现屋顶垮塌等迹象,如今都已成为危房,无人居住。

  “现在我们缺乏资金,暂时没法修缮这几栋房子。”黄小平说,这几栋老房子在2009年被划为重庆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点,但到现在为止,下拨的保护经费完全不够,目前每年的维护经费,都是中药研究院后勤处自筹的。

  “重庆曾经是抗战时的整个中国的陪都,在这座城里,有很多抗战中留下的文物遗迹。”重庆文化名人张老侃说,“这些遗迹,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不屈不挠抵御外侮的见证,应该得到妥善的保护。”

  见习记者 肖腾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