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另类教育:儿子从小直呼父名

2012年06月01日 10:25 来源:成都日报 参与互动(0)

  人物

  郑渊洁,有“童话大王”之称,作家,慈善家,演讲家,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楷模奖”获得者,一个人写一本月刊25年世界纪录保持者。1955年生于河北,在北京长大。1977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已售出1.5亿册,其中《皮皮鲁总动员》是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少年儿童推荐书目。2008年获联合国“国际版权创意金奖”,2009年以2000万的版税收入荣登“第四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宝座。2011年获选国务院中国扶贫基金会“爱心使者”。2012年获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正义网颁发的2011年度正义人物奖。

  童话大王的教育方式另类得很著名:儿子从小就直呼父亲的名字,小学毕业就辍学,完全由父亲在家展开私塾式教育。

  而父亲郑渊洁,这个曾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首富的童话大王,自称只有小学四年级的学历。

  更加“童话”的是,郑渊洁80高龄的父亲郑洪升依旧活跃在微博上,去年9月,他上传了一张儿子郑渊洁两岁时的照片,迅速引发圈内明星和网友的围观。

  记者采访了郑家三代人,郑渊洁,儿子郑亚旗,爷爷郑洪升,希望能一窥童话大王家的教育童话。

  给自行车喂牛奶

  郑亚旗的学校时光并不怎么愉快。他说,“其实老师倒没对我怎么着儿,就是我不适应老师,他们和郑渊洁教我的不太一样。”

  小学毕业后,郑亚旗开始了他的私塾生涯,教材就是郑渊洁编的。这是10部以标准教材为参考、童话主人公皮皮鲁、鲁西西贯穿始终的教材。

  回想起那段私塾生涯,郑亚旗出人意料地喊“累”。

  “因为我是一个人听课,老师说的每一句话,我都必须很认真地听、反应、想。每天大概上3到4个小时左右,其实挺累的。”

  但,这种学习是快乐的,所以累也不会觉得厌倦。

  傍晚,郑渊洁会带着郑亚旗到附近的河边散步,那是另外的课堂,郑渊洁也会找出电视上或书里的某个话题,认真地和郑亚旗讨论,聊天话题天南海北,无所不包。

  在教育方式上,郑渊洁彻底信奉赏识教育。

  他曾和儿子聊天:“人类最本质的东西就是渴望得到同类的欣赏。越是年龄小的人,越希望获得认同,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由衷欣赏。欣赏是天才催化剂。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郑渊洁也确实是这样践行的。28岁的郑亚旗从来没有被郑渊洁批评过。在他的记忆里,郑渊洁纠正错误的方式很特别。

  1985年,两岁的郑亚旗拥有了当时梦寐以求的交通工具——一辆幼儿两轮自行车。那时郑渊洁有一辆摩托车,他经常给摩托车加油。

  “你这是干什么?”郑亚旗第一次见到加油很是惊奇。“这是给车喂饭。”郑渊洁回答。

  没想到郑亚旗把这个动作照搬到了爱车身上:拿着半瓶牛奶往小自行车上倒,“这是给车喂饭。”

  那时牛奶还是稀缺物品。“这要在别人家里,肯定早就挨打挨骂了,浪费了那么贵的牛奶。但是郑渊洁就没有骂我。” 郑渊洁一直没提别倒了之类的话,很快,有一天,他给郑亚旗买了一辆更大的自行车,他说,这个车是用核动力的,不用再给它吃饭,它有很强的动力。从那天开始,郑亚旗就再没给车喂牛奶了。

  人活着不就是经历?

  郑亚旗8岁时,郑渊洁就给他“打预防针”:“18岁前,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18岁之后,我就不管你了,而是我要什么你给我什么。”

  郑亚旗18岁那年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超市搬鸡蛋。此前他去各种公司递简历、面试,基本上都不成功。原因是:小学学历。

  一个北京的企业,面试官拿着郑亚旗的简历,拍了拍他的腿说:“兄弟,你这不是假肢吧?”因为有北京户口,却只有小学文化的人,几乎没有。对方觉得唯一的可能,郑亚旗是残疾人。

  即使在频频碰壁的时候,郑亚旗也坚信父亲的教育方法没有错,他从未怪过父亲没让他继续上学。他觉得跟学历相比,他获得了知识和快乐,他有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生。

  郑亚旗认同郑渊洁的一句话:“人活着不就是经历?你以后就算找不到工作当作家了,你也有与别人不一样的视角,能比别人写得好。”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朋友说他们的超市雇搬运工。郑亚旗就去了。一个月后,一直痴迷电脑技术的郑亚旗找到了报社网络技术部的工作。一年以后,他成为部门主管。

  郑亚旗找工作的时候,从不透露父亲是郑渊洁。他在2005年创办《皮皮鲁》杂志,2010年创建了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任CEO,他把老爸的事业发展得风生水起。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写书?我说我写书比一般人更难。我写书,人家会说这个是他爸帮忙写的吧?后来我也想明白了,这些东西我不必介意。他给了我这个平台,肯定是一个优势。有人在我的微博上骂我,其实就跟说姚明:‘你不就是因为你爸你妈长得高,你才能去打球吗’一样。”

  去年“狼爸”棍棒教育一度被关注,郑亚旗觉得,获取知识肯定是一个和平的事情,如果用暴力去进行,一定是错误的,小孩明白很多事情,“其实,小时候的事情每个人都记得特清楚。”郑亚旗说。

  三代人的自由教育理念

  在郑亚旗看来,郑家一家三代人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给孩子充分自由。

  “我读完小学要不要辍学的事情,郑渊洁征求了很多人的意见,所有人都反对,但爷爷奶奶说可以。”

  郑亚旗的爷爷叫郑洪升,80岁了,微博开了一年多。开始的时候很少发,也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郑渊洁的父亲。2011年9月27日,郑洪升尝试着上传了一张图片,这张图是郑渊洁儿时的图片,引发了网友们的转发狂潮。

  郑洪升在微博上写:“我想对年轻的父母说,你们的孩子现在虽然还小,但转眼就会成年。别束缚孩子,自由最重要。儿时享有自由的孩子,长大不一样。”

  年轻时郑洪升是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的教员,每天晚上要看书备课。那时全家只有一间屋子。

  郑渊洁每天都看着爸爸趴在桌子上看书写字,父亲的一举一动是对孩子最强烈的教育,郑渊洁小时候就特想认字,想知道这书有什么好看的。

  教育出郑渊洁这样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郑洪升坦言:“我和他妈妈从来没打骂过他,都以夸奖为主。”

  郑渊洁犯了错也批评,让他写书面检讨,结果写了很多检讨,写着写着就成了文章。有一次郑洪升看了郑渊洁的检讨,乐得笑出了声,因为写得有故事、有情节、有对话,“为后来的写作打下了基础”。

  郑渊洁认为,孩子适合什么样的教育就让他接受什么样的教育。与郑亚旗相反,郑渊洁的小女儿喜欢上学,郑渊洁就让她上学,说要供她读到博士。

  对 话

  教写作,让孩子出题目

  问:曾经你让儿子郑亚旗退学,由你亲自教育,即使现在他已经长大成人,这种做法依然备受争议。如今你设立了皮皮鲁大讲堂,亲自开班授课给儿童讲写作,听说一座难求。而你的课堂规则设计明显与学校里的课堂不一样,这是你挑战传统教育体制的延续吗?

  郑渊洁(以下简称郑):我们的教育体制有很多弊端,单从语文教育上来说,有些在学校教语文的老师自己都不见得能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所以只好教孩子分析文章,分析的深刻程度有时候都超出作者的本意。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长大后提起写作都头疼的原因。在我的课堂上,我让孩子们给我出题,然后我就现场构思,并且在黑板上写,写不下去了,我就会告诉孩子我这么构思是不对的,然后与他们一起分析哪里不对,再擦了重写,这么来回几次,很小的孩子也能学会如何写作。

  其实说到挑战传统教育制度,当年我让儿子退学,是因为我不满意那时的教育理念,将孩子的天性扼杀,把所有孩子都往一个模子里培养。

  儿子算不算“星二代”?

  问:郑亚旗现在自己开公司,做得风生水起。但他所经营的都是你的东西,他算是沾了你的光吗?算不算人们口中的“星二代”?

  郑:对于亚旗来说,他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接受他爸爸是个名人的事实,并且能客观地挖掘他身边现有的资源,这跟其他人没区别。别人在创业过程中,也是从自己周围挖掘资源的,只是郑亚旗的资源比别人稍微近点罢了。

  当然,别人要来挖掘我的资源,我也不会给,因为我不信任。以前我曾经也曾尝试过将皮皮鲁、鲁西西这些卡通人物打造成商业品牌,但我发现不行。比如我和一个牙膏品牌合作推出鲁西西牙膏,消费者发现一点瑕疵,就把我骂一顿,我受不了。但我儿子拿我的东西做商业运作,我相信他能比任何人都替我着想,为我负责,他会更谨慎。

  其实很多事情都是他说服我的。以往我讨厌那种将很多作者聚在一起交流经验的活动。有一次参加这种活动,我自己带了包方便面,窝在边上吃。郑亚旗跟我说,为了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我应该积极参与到网络中来,比如通过游戏让孩子学习知识,比如将我的大讲堂搬到游戏中去。这也是郑亚旗公司制作的游戏内容。

  所有性格都有长处

  问:你在自己的童话里常常强调,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分,甚至缺点都有可能是成功的因素,这句话怎么理解?

  郑:人都有交流的需求,但从小到大我都觉得自己是个自闭的人,并不善于与人交流。选择写作作为职业,是因为我发现我可以通过文字创建一个世界,与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物交流。最初开始尝试写作,我把所有的文学题材列在一张纸上,挨个尝试,但都被退稿了。我尝试写了第一篇童话,没想到就被采用了,当时那个杂志社的编辑,也就是后来的新闻出版总署署长于友先,亲自写了封信鼓励我,致使我踏上了“童话”这条路。所以,我也常常强调鼓励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孩子,成年人一样需要鼓励。

  我小时候常常是自己跟自己玩,比如我会给左手起个名字,再给右手起个名字,然后想象它们互相对话。想象成为我赖以生存的方式。所有的性格都有长处。现在,我每天都要给自己几个小时的时间,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就是胡思乱想,比如把自己想象成外星人,想象自己是一颗牙齿等等。人想保持童心,需要训练和保持自己的这种想象力。

  帮助别人以获得幸福

  问:通过你的微博,看到你越来越关心各种社会问题,甚至开始致力于慈善,这是不是说你已经开始从童话世界里走出来,不再自闭?

  郑:这个其实也得益于郑亚旗,是他开始动员我捐钱的。开始我觉得,这些钱是我吭哧吭哧写作赚来的,谈什么回馈社会啊。汶川地震,他给我打电话让我捐钱,说死了好多孩子,人家当时买你的书,让你赚钱了,你现在应该帮助他们。他告诉我,捐款的行为不仅仅是个人行为,还可以影响读者,所以我捐了38万,后来玉树地震,我又捐了100万。

  以前没意识到,要想获得幸福,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求回报的帮助别人。我现在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比尔·盖茨、巴菲特到处捐钱,他是满足自我的一种心理。

  我的慈善总方向是教贫困地区的孩子写文章,一是我自己到当地去教课,一是录成盘,出成书,送他们,鼓励他们。他们写的文章,我尽可能自己批阅,然后用发奖金的方式鼓励和帮助他们。郑亚旗觉得一个个地去帮助,毕竟精力有限,而且老捐钱也不一定用到孩子身上,不如教孩子本事,由我教贫困地区的孩子写作文,写了一篇好文章,他的命运就能改变,这是成本最低的技能。据《新快报》曹晶晶/文 《中国经营报》 袁媛/文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