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那些年一起唱过的儿歌:学习雷锋好榜样经久不衰 查看下一页

2012年06月01日 10:42 来源: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0)
童年时的程皓(左) 受访者供图

  今天,是第63个国际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在陪伴孩子的同时,你是否会想起自己过的儿童节?是否会哼起儿时的歌谣?

  歌曲,是情感的表达和传承。记者采访了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不同时代成长的人们,追忆他们儿时亲睐的歌谣,这些儿歌,影响着他们的一生。

  童年,虽然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回忆并离我们越来越远,但那新鲜、活泼的记忆却让人常生眷恋、难以忘怀,那些童年时代传唱的歌曲给我们带来欢乐。唯愿今日的孩子也能拥有同样的欢乐,虽然这欢乐和我们那时的不同,但对儿童们来讲,欢乐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上世纪50年代

  《让我们荡起双桨》

  今天依旧悦耳动听

  讲述人:重师退休老师、世博园志愿者程皓

  代表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歌曲影响:这首传唱了半个多世纪的儿歌,今天听来依旧那么悦耳,仿佛时光倒退,又回到那个快乐的时光。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对于今年57岁的程皓来说,上世纪50年代的儿童节就像一张张泛黄的老胶片一样,模模糊糊,却又依稀看得到那时的映像。随着时光倒流,回忆渐渐清晰,她也忍不住笑出声:“现在看来,以前的日子真的很苦,但当时的我们过得也很快乐。”

  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儿歌童谣创作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涌现出大量的反映着这个时代儿童生活的童谣,有歌颂毛主席、歌颂共产党、歌颂解放军,也反映着那个时代的儿童生活。随着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祖国的花朵》的播出,主题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也在全国中小学内传唱开来,每逢重大节日,它也成了儿童表演的必选曲目。

  “音乐课上,这首歌唱了一遍又一遍,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首歌。”程皓说,当时儿童节都没有课,孩子们都会穿上整齐的白衬衣、蓝布裤子,再佩戴上头天洗干净的红领巾,其中一些孩子,可能还会有幸被选拔到广场、少年宫表演文艺节目。

  “能上台表演是最让人骄傲的事了。”程皓告诉记者,那时候每年儿童节就盼着去少年宫,即使上不了台,在远处看看也挺过瘾。

  当时的家庭,一般都有好几个孩子,家长每天忙着工作,也没空管孩子。到了儿童节,每个孩子领上三角五角钱,就出门玩耍。“‘丢手绢’把童谣与游戏结合,因此大家都喜欢玩这种游戏。”程皓说,这种游戏现在都还传承了下来,有些幼儿园都还要玩这种游戏。

  “我还爱游泳、逛公园。”她告诉记者,当时家住在沙坪坝,但心里的儿童天堂则在好几公里外的“西郊公园”(重庆动物园,1955年开园,是当时重庆最大的公园)。为了去一趟,程皓常常要约上小伙伴,早上就出发,一路步行,中午才能到。“一点也不觉得苦,一路上大家有说有笑,高兴得很。”她说。 记者 廖娴雅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