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电影价值观传播的启示:要有充分的文化自觉

2012年07月18日 16:49 来源:求是 参与互动(0)

  长期以来,美国十分重视通过电影向其他国家的人民传播其生活方式、通俗文化、价值观念甚至思维方式。美国电影生产总量只占世界生产总量的6%—7%,却占据了世界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成为美国对外宣传其价值观和文化理念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重视个人成就、崇拜个人奋斗,讲究个人价值最大程度的实现。美国电影是灌输个人主义的主要工具,从《蜘蛛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们”一次次让美国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来到地球是“为了美国式的真理和正义”,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美国具有拯救并主导世界强权地位的天然能力。《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反映个人自由主义与美国梦的经典励志片,该片叙说了20世纪80年代平凡小人物在美国成长为股票投资家的奋斗故事,影片主人公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为实现目标不放弃任何机会,体现了美国人相信并崇拜个人奋斗,追求自由平等,依靠自身力量实现自我价值的价值观。影片意在告诉观众,每个生活在美国的人只要足够勤奋,都可能取得事业成功。电影建构出的理想化社会图景激发了人们对“美国梦”式成功的渴望,也起到了宣传美国的作用。

  美国电影很注重镜头和叙述场景的精雕细琢,自由女神像、星条旗、曼哈顿街道都是时常出现的镜头。无论是现代科技制作出来的震撼镜头,还是艺术浪漫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都会激起一部分观众对美国的向往;电影镜头的剪辑、电影色调的运用甚至电影配乐的使用都是为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传播服务的。如在电影《2012》镜头的剪辑上,刚出现发展中国家落后贫穷的泥泞街道,紧接着出现的便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公益慈善晚会;一方面是美国总统毅然与人民同生死,另一方面诺亚方舟却险因中国人的过失而不能运行,资本主义的优越感油然而出。

  为了吸引更大的受众人群和拓宽海外市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元素也成为美国电影创作来源,好莱坞先后取材中国文化元素拍摄了《功夫熊猫》、《花木兰》等。《功夫熊猫》将题材定位在中国本土,并选择了世界熟知的中国功夫为核心切入点,既能够唤起中国观众的民族认同感,也能够激起外国观众的好奇心。影片中,原有的传说和神话不过是一个叙事外壳,其内核依然是美国精神,即表面是在吸收和推广其他民族的文化,实际上它们只是美国文化价值的载体,在刻意去意识形态化的背后,其实仍然深藏着意识形态的判断。

  美国电影善于将精神内核和商业外壳有机结合,价值观倾向被包装在具有强烈视听效果的表层结构之下。美国影视产业不仅为美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带动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销了美国的价值理念,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形象传播的“美国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

  美国电影中价值观传播的一些做法启示我们,中国影视产业也要有充分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秉持“全球化思考、本土化行动”理念,借助影视文化产品,传播中国的核心价值,努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作者周 凯 单位: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