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千年技艺梁平竹帘濒临失传 国家级传承人仅一人

2012年07月20日 14:26 来源:重庆商报 参与互动(0)

  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牟秉衡正在竹帘上作画 记者 张路桥 摄

  牟秉衡竹帘厂,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倒丝。  记者 张路桥 摄

  商报记者 王松南

  梁平竹帘起源于宋代,迄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它是以竹丝为主要原料,编织成帘,并画上精美图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如今,由于现代科技产品的冲击,竹帘也日渐淡出人们视野。为了传承这门古老技艺,73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牟秉衡的两个儿子,分别放弃各自专业跟父亲制作竹帘。

  竹丝也能织成“布”

  牟秉衡,是目前梁平竹帘唯一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走进牟秉衡的家,一股浓郁的竹香扑鼻而来。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变成了工作室,墙壁挂满竹帘画,除了一个卧室,其余房间堆满了制作竹帘的材料和工具。

  虽然已经73岁,牟秉衡制作起竹帘来仍精力充沛。一截成人手臂粗的竹筒,只见牟秉衡先用砍刀将竹筒刨青去节,然后将其剖成一条条宽约一厘米左右的竹条,再用篾刀把竹条划成片,一根一根抽成丝。一截竹筒,竟能抽出两三千根竹丝。

  “这只是最初级的阶段。”牟秉衡介绍,竹帘制作工艺有30多道工序,抽成丝后,还有提纵、织帘、绘画等流程,十分繁杂。记者看到,竹子抽成丝后被送到工人手里,工人用一台传统的木制织布机和蚕丝一起织成竹帘。

  苏葆祯曾竹帘作画

  拿起一张织好的竹帘,远远看去,完全看不到竹帘背后的景象。“只能从里往外看,因此竹帘是以前制作小姐轿帘最好的材料。”牟秉衡笑着说,旧时小姐的轿子都有帘,用竹帘遮挡,外面的人看不到轿内小姐模样,可轿内的小姐看外面却一清二楚。

  “比起用宣纸在竹帘上作画另有一番韵味。”牟秉衡说,在竹帘上绘画不同于在宣纸上作画,它没有宣纸那种自然天成的晕染效果,但会给人一种清新、洒脱的感觉,尤其是山水画,清秀的画风很有韵味。此外,竹帘上还能进行刺绣,也很精美。

  牟秉衡介绍,竹帘以其独特的工艺形式,吸引了众多全国知名艺术家一展身手,沈鹏、黄胄、阎松父、苏葆祯等大家都曾拜访过自己,并在竹帘上欣然作画,这些作品至今已成无价之宝。苏葆祯曾对牟秉衡说:“我发现自己在竹帘上画得还好些。”

  现代生活冲击传统

  梁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介绍,目前,梁平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传承人只有牟秉衡一人,市级传承人也仅有4人。牟秉衡年事已高,传承难成为梁平竹帘当前最大的问题。牟秉衡介绍,梁平是中国竹帘技艺的发源地,以前,竹帘被广泛应用为窗帘、轿帘、装饰品等,解放前,梁平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竹帘制品。1958年,梁平成立梁平县竹帘厂,当年的经济效益好得不得了。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代替了轿子,窗帘也代替了竹帘,再后来,欧式装修风格走进家庭大量冲击了竹帘画装饰品。2001年,梁平县竹帘厂倒闭,工人纷纷转行,牟秉衡将工作室从厂里搬到家里,办起竹帘厂继续竹帘制作。

  在牟秉衡竹帘厂从事绘画工作的汤成荣介绍,自己从小在竹帘厂长大,父母都是竹帘厂工人,现在竹帘没以前好卖了,挣不到钱的从艺者纷纷流失,要不是念着对竹帘厂的感情,自己也早去外地打工了。

  故事

  为了不让绝技失传

  兄弟俩跟着父亲制竹帘

  “我们牟家必须要把梁平竹帘传承下去,不能让老祖宗传下的好东西断送在我手上。”谈起传承,牟秉衡有些激动。

  牟秉衡的二儿子牟静平,今年38岁,现在是牟秉衡竹帘厂的支柱。竹帘制作如提纵、织帘等工序,要十分有耐心,可牟静平从小就坐不住,不喜欢这门技艺。牟静平16岁时,父亲就要求他跟着学,牟静平为此和父亲吵了不知多少架。上大学,牟静平和哥哥分别学习室内设计和水利工程专业。“要是我们两兄弟不做这行,生活要好得多。”牟静平叹了口气说,现在竹帘挣不了多少钱。自己和哥哥长大后,看着父亲为了传承这门技艺,深夜还和母亲砍竹子、画画,心里很是难受,于是,兄弟俩下定决心放弃所学专业,投身到竹帘事业中。

  纵深

  缺乏高端艺术精品

  梁平竹帘需创新

  “梁平竹帘缺乏高端艺术精品。”梁平县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时雅莉分析,目前,梁平竹帘已不再是生活用品,只能攻占竹帘画等艺术品市场。梁平竹帘制作虽然能在竹帘本身达到极为精细的品质,但在绘画、刺绣环节缺乏大家作品的支撑,始终难以形成高端精品,不仅难以卖出高价,收藏价值也大打折扣。

  时雅莉表示,梁平竹帘目前缺乏专业营销策划人才。文化与产业如何结合,结合后又如何发展,诸如此高层管理方面的思考,都需要专业的策划人员来完成。现在,牟秉衡的作品只能通过两个儿子的努力,通过网络和口碑进行销售,没有系统的营销计划。因此,梁平县现在缺乏高层次的文化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和领军人物。

  “梁平竹帘要想得到好的发展,必须实行产业化。”梁平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刘原说,应成立梁平县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对梁平县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产业化开发,使其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不断提高科技含量,扩大产能,提高经济效益。其次,还应建设完整的保护体系,建立一个以科研、培训、展示、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基地,让精美的梁平竹帘产品全面走向市场。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