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83位明清进士书画作品展出 含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

2012年09月12日 08:48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图为傅以渐的楹联和扇面书法作品。

  本报记者 陈涛

  83位明清进士的130余件书画作品,目前正在国子监展出。其中,清朝开国状元傅以渐的两件书法作品,是首度进京展出。展品收藏者安继华说,这些状元、进士的书法和绘画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水平。

  高中状元前后作品齐亮相

  展厅里,领衔清代进士群体登场的是清代开国状元、名相傅以渐。明清状元多出自江南,山东聊城人傅以渐便是获此殊荣的少数北方人之一。展厅里共展出其作品两件,“陶令爱文常对酒,庾公逢月每题诗”,是一副楹联;另一件则是一幅扇面书法作品,内容为:“玉斝(读jiǎ)琼浆列锦屏,八仙此日庆遐龄。吹笙子青来缑(读gōu)岭,舞剑能阳下洞庭。奉简中都清海岳,枕戈坐镇应三星。野人共祝南山寿,保养中和乐怀灵。”

  “楹联创作于其高中状元前,而扇面诗文为他金榜题名后的作品。”安继华解释说,这一结论源自对书写的材质及字体功底的推断。“楹联使用的是低廉的虎皮宣,而承载扇面诗的是贵重得多的泥金宣;此外,诗文比楹联的功底要深厚得多。”

  据了解,扇面诗文在去年的“明清状元书画艺术展”上,曾首次亮相。今年联合其早期作品再度合展,是因为那副楹联更有年代优势,“其实不论技法成熟与否,它们的背后都是一段历史。”在安继华看来,这批作品可归结为两大特点,其一,楹联居多,原因是当时某人取得功名后,乡邻会纷纷向其索字求福,其中以喜联、寿联居多;其二,书写内容绝大多数为原创,满腹经纶的他们鲜少临摹他人。

  “让人三尺又何妨”

  显大儒本色

  作为满清首科殿试状元,傅以渐一度背负骂名。连其后人傅斯年也曾将他归入“降清”之列,认为他没有秉持文人气节,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其实,这是一种曲解。他算得上是一代大儒,一辈子都在灌输他的‘仁义礼智信’。”展厅负责人刘贺斌解释说,“他懂得惟有进入官僚序列,才可能真正将这一思想推广开去。”事实上,曾为康熙帝师、官居相位的傅以渐确也为儒学的植根立下不小功劳。顺治还为这位爱卿亲笔作画《状元归去驴如飞》。

  彰显其大儒本色还与一桩妇孺皆知的故事有关。当他在朝中身居高位后,其家人与邻居因为宅基地界限问题发生争执,他的老父亲写信向他求助,而他很快在回信里附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随后,家人主动让出三尺地基,邻居见状同样让出三尺地基。互让后的六尺地基,形成了如今尚存的“仁义胡同”。

  为搜罗作品

  50余次到访傅家坟村

  回望30多年收藏之路,安继华说自己收获最多的是古代先贤雅趣、达观的精神世界。“我感动于状元先杰们在一笔一划间勾勒自己不凡的人生智慧。我游走在这条充满智慧和美的长河中,忘却了收藏时不远万里的辛苦,只留下难以平抑的愉悦。”他至今已跑遍了全国,收藏到状元进士书画千余件。

  安继华记得自己是先收罗到那把扇子的,那是1986年,他从河北馆陶县一处废品收购站获此珍宝。“当时,它就是一把破扇子了,扇子的骨架后来都重新进行了调整修复。”为了找到更多傅以渐的作品,安继华说自己一口气跑了50多趟傅家坟村,终于在1991年从山东德州一位收藏家手中购得那件楹联作品。

  延伸阅读

  抢救性修复艰难又必须

  虽为书画展,但展厅里明显书法多,画作少。安继华解释说:“书是每个文人的主业,而画只是副业,为官后因公务繁忙自是没时间创作更费时的画作。”而但凡存世画作必为精品,如乾隆年进士王宸的“春夏秋冬十二屏风图”。

  缘何这么多年鲜少有人钟情这一领域?“更多人关注状元、进士家里的陈设,尤其是家具,而非他们的字画。”安继华说,因为这一冷场行情,不少作品因守护不力而损毁严重,甚至断裂。安继华特意邀请社科院文物修复专家王亚蓉指导抢修,不过依然由于一些物件损毁过重,修复成本过高而作罢。“由于无法做到恒温恒湿,其实,展出一次对展品就伤害一次。”他说,相比于收集过程,如何更好地保存这批物件更让他费心,“因为每件作品都是孤品。”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