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邓贤:民族危亡时刻 中国知识分子能够成为脊梁

2012年09月20日 14:57 来源:成都晚报 参与互动(0)
邓贤:民族危亡时刻中国知识分子能够成为脊梁
资料图:邓贤。

  昨日上午,著名作家邓贤首次书写“富二代”父亲在国民党军队中真实经历的长篇小说《父亲的一九四二》,在北京举行新书首发式暨研讨会。该书以邓贤的父亲为原型,塑造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那一群征战印度、缅甸的学生兵的艺术形象,讴歌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邓贤在书中不仅再现了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的惨烈经历,还首次披露了抗战史上中国学生兵在中美盟军中的作战经历。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梁红,著名文学评论家潘凯雄、雷达、白烨、梁鸿鹰等出席研讨会。

  “打仗不是演戏”

  真实再现父辈英勇抗战历史

  《父亲的一九四二》是邓贤继《大国之魂》整体反映中国远征军的历史之后,再次尝试用传记体方式特写父亲的抗战历程。邓贤透露,他根据父亲的口述、父亲的记录,以及大量的采访和史料收集,真实再现了父亲和他的战友在印缅战场、在中美盟军并肩作战中遭遇到的点点滴滴。在战争这个历史的大冲突、人性的大冲突面前,邓贤的父亲邓述义被迅速催熟。同时,非常状态中的非常矛盾——军队里的长官意志、长官腐败、战友间的矛盾争执和人性丑恶等等也迅速让他成长。可以说,邓贤在书中既写到了家族和战场,也触及到了少年成长、理想破灭、英雄主义情结等父辈的精神核心。

  该书与同是远征军题材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一样,也是群像小说。邓贤说:“打仗不是演戏,不是知识分子游行喊口号,死神大手一抹,成千上万的生命灰飞烟灭,何来雄壮可言……”他在着力塑造父亲形象的同时,还塑造了父亲的几位同学和战友。他们多为“富二代”“官二代”和“名门之后”,但就是这样一群大、中学生,组成了中国抗战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学生军。奔赴印缅战场,投入整个二战中唯一有中国军队参加的国际战役,并取得最后的胜利。

  邓贤还“剧透”了书中的一个人物典型,“父亲的同学老庾是最有文学光彩的形象。其父是国民政府国防部高官,因此他深谙军队官场的门道。战场上,他朝自己的腿上开枪以躲避战死的危险。战争结束后,他忙着盗运军事物资为自己积累资本。与父亲的正面阳光相比,他是一个投机人物,却从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历史的真实和人性的真实,也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文学性的成功。”

  提供新的维度 让人看到课本之外的历史

  以知情文学、抗战题材见长的邓贤,在担任成都市作协副主席的同时,一直致力于纪实性近现代题材长篇小说的创作。《父亲的一九四二》是他历时三年完成的又一部抗战题材佳作,也是其第一部带有家族传记性质的长篇小说。市文联副主席梁红介绍,该书还是成都市文联、市作协积极支持的成都市重点文学创作扶持项目之一。

  “这本书让我们看到了从历史课本、影视作品上看不到的历史。”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出版部主任梁鸿鹰给予该书高度评价。他表示:“邓贤从来不写小情小爱、杯水风波……从《大国之魂》到《父亲的一九四二》,他弘扬民族精神,充满了阳光之气,为我们带来的作品非常可贵。”对于书中关注的“学生兵”,著名文学家白烨评价:“用传统的观点看,学生兵不在视野之内,该书在传统视角之外,为读者提供新的角度,打开了一个侧面。他是以父亲的抗战为主线,写到学生兵,以及1942年的前前后后,包括从九·一八说起,包括淞沪抗战、印缅战役,整个背景很丰富,总体上看以学生为主线的场景背后,其实有八年抗战的概要。”

  对话》》》

  “解读那个战场、那代人的心路历程,是我的责任”

  记者:关于背景题材和写作角度,最初怎么考虑的?

  邓贤:对于这个题材,我写《大国之魂》中间涉及一部分,写完后很不满意。因为资料都在美国,没有条件得到这些东西。另外,因为那批学生打完仗就散掉了,找不着。我父亲的战友,当时在成都有六十多个,现在只剩下三个。2004年我做了一本书,那是我很自豪的一本书。我领着六个文学青年,用时一年采访了近1000个散落在各国的原驻印军学生兵,做了口述实录,用中文、日文、英文发行,书名叫《同一面战旗下》,这也是中国军队在二战中打的唯一国际战争。因为这些资料太难找,这些人很难找到,而且现在健在的都90岁了。我们在采访过程中,比如这周采访完,下周找另一个人,打电话去,别人告诉我他已去世,这样的事遇到很多。那次采访是我写这本书的全部基础,我深入到那代人的内心世界,我想再没有人有我对那场战争了解得那么深。因为我采访过的当事人是那么多,数量那么大,这是一种奇迹。2009年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觉得写这本书的时机成熟了。

  记者:书中很多“官二代”“富二代”参军抗战的故事,你想向今天的青年传达什么?

  邓贤:在那个年代,在校学生享有免服兵役的政策,因此上战场是最违背家庭意愿的选择。但就是这样一群大、中学生,组成了中国抗战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支学生军。这些学生兵中,大学文化程度的占20%,高中文化程度的超50%,粗通英文或具有较高英文能力的约占1/4,这是一支真正的高学历知识分子军队。这个书我写了三年,我想表现的或者我想体现的是,不管阶级,什么官二代、富二代,中国的知识分子在民族危亡的时候,会以行动来成就国家的脊梁。

  记者:父辈经历的历史中,有些什么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

  邓贤:你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武装自己。我们要打败强大的敌人,自己一定要强大。

  记者:据说这本书是你家族系列的第一部,之后有什么创作计划?

  邓贤:父亲经历的这场战争,由于它的特殊性,鲜为人知。想写的人恐怕没有这个条件;有条件的人,那批老兵基本去世,也没法写,所以多数国人对这场战争只是听闻过一点。详细深入地解读那个战场,还有那代人的生命和心路历程是我的责任。它是一部传记题材的小说,以我父亲的经历作为主线,但这里面的父亲已不仅是父亲,准确地说是父辈,就是跟我父亲一样的整整一代知识分子,我写他们的青春和人生,用这本书向他们致敬。

  之后我想写中国的20世纪,从我爷爷开始。我爷爷是7岁逃亡进城的小叫化子,活到90岁。他创建了中国最大的纺织帝国。当年抗战在中国大后方,70%的军品和民品都来自我爷爷的裕大华纱厂,爷爷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他的生命历程,我的父亲作为知识分子的历程,以及我自己,这是中国的一百年。

  (滕杨)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