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漳州古城涅槃重生 “九街十三巷”格局有望再现

2012年10月10日 16:15 来源:东南网 参与互动(0)

已完成改造的芳华横路,让人眼前一亮

  东南网-海都报闽南版10月10日讯(记者 苏禹成 杨清竹 文/图)

  核心提示 过去这10年,说是漳州古城历史文化街区涅槃重生的10年,一点都不为过。

  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海滨邹鲁”之称,老城区约0.86平方公里,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以河代城、以桥代门”的筑城型制和“九街十三巷”的街道格局。然而,由于缺乏合理的保护,上世纪80、90年代,古城一度告急。

  2002年,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漳州市名城保护规划及三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漳州古城在危机中“涅槃”。经过多年整治保护,如今,历史街区环境面貌得到巨大改善。而眼下,漳州正准备将古城区打造为文化旅游综合体,我们有理由期待漳州古城焕发新的活力。

  千年古城的危机

  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州治从漳浦李澳川徙至龙溪县登高山(今芝山)下桂林村(今芗城区)。据史料记载,漳州城的规模在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已达“三隅廿一街一巷”,至清乾隆二年增加为城内廿七条街道、城外一条五里长的东门街(今新华东路)。至清中期,沿九龙江西溪边自西往东形成了洋老洲、新桥、浦头、草寮尾等一系列码头,水路航运发达便利。

  民国七年(1918年),陈炯明奉孙中山先生之命兴师援闽,主政漳州并建立“闽南护法区”。次年4月起历时一年半,由周醒南主持进行了拆城墙、拓街道、辟公园、筑堤岸、建码头、修新桥、开公路等市政建设,使漳州城迈入了现代城市的门槛。“当时共有35条街道进行了拓宽取直、铺设路面,改造的同时,沿街两侧建筑同步改造成二至三层的楼房,延安南路、香港路、新华东路等还建成了骑楼式竹篙厝,”漳州市文管办主任杨丽华介绍说,骑楼式“竹篙厝”,也是漳州历史街区的一大特色。

  然而,漳州古城却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杨丽华说,当时古城的危机来自多个方面。一是当时经济飞速发展,不少古城区里的住户收入水平提高,于是尝试改善居住环境,“违章搭盖遍地开花,许多老房子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容’。其次就是旧城改造,当时旧城改造大多还是围绕“拆旧建新”和“拆真建假”两种模式。“像新华西路的百年老街,就是典型的‘拆真建假’”。

  虽然漳州早在1986年就被评上“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如何保护的观念上却一直没有太大突破。同杨丽华一样,当时漳州许多有识之士对古城保护都忧心忡忡。

  持续多年的保卫战

  历史的转机出现在10年前。

  2002年4月29日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实施《漳州市名城保护规划及三片历史街区保护详细规划》,提出古城保护修旧如“旧”,还以原貌。杨丽华还清楚记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的布局结构为“一区三线两片和散点”,其中围绕历史街区而展开的是“一区”和“三线”。

  紧接着,实施了三个阶段的历史街区整治保护工程:香港路历史街区北段片区修缮工程、台湾路西段沿街立面整治工程、台湾路历史街区(府埕片、文庙片)维修整治工程。

  据杨丽华介绍,当时的整治保护工程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街区居住环境的改善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通过多年的努力,经整治的历史街区已初具规模,并且整治保护工作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2004年9月漳州市历史街区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荣誉奖”。

  漳州在修缮、保护古街的过程中,对古街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增设城市公共设施,在提高百姓生活品质的同时,将古街打造成最富漳州特色、小城生活气息最为浓厚的地方:手抓面、干拌面、豆花粉丝、锅边糊、蚵仔煎等漳州传统小吃在“府埕”云集,木板年画、布袋木偶戏等漳州非物质文化在此得到传承。

  未来的开发与保护

  在古城这场保卫战中,还有一批人从另外一个角度在关注古城。漳州市人大代表王松柏就是其中一位,他是漳州名收藏家,他曾自费前往成都、福州等地调研,他得出结论:经过多年的努力,漳州的古城区保护相对较完整,如果能够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可以更好地保护古城。

  今年年初,由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团队规划设计的《漳州古城(历史街区)综合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策划路径和思考》,以及总体规划设计(纲要)相继出炉。

  规划范围面积约1平方公里,将以政府投入为主,突出原貌修缮保护、有机更新,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态;其他区域将以市场化运作为主,突出合理改造、提升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漳州古城保护开发将在总体规划一步到位的前提下,分期实施,逐个完成历史街区景点化设计、施工,包括漳州古城中心博物馆及系列主题馆、漳州名人馆、“非遗”展示馆和传习所等场馆的规划建设,依托文庙恢复府学,同时做好本土老字号商铺的恢复等。

  今年3月,漳州成立古城保护开发领导小组,保护、开发古城的四个机构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漳州开发古城进入实质性阶段。古城区将被打造为凸显文化旅游与温泉特色的“漳州古城”文化旅游综合体。

  关键词点击

  古城保护

  漳州古城历史街区位于漳州九龙江北岸,自唐代以来即为州、郡、路、府之治所。街区至今仍较完整地保留着自唐宋以来“枕三台、襟两河”的自然风貌和“以河为城、以桥为门”的筑城型制,街区内有台湾路、香港路、始兴南北路、芳华横路、芳华北路等老街道。

  自2001年始,市、区两级政府先后投入数千万元资金,实施了香港路、台湾路、府埕等片区修缮整治工程,使历史街区环境面貌得到巨大改善,2004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奖”,2010年入选第二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今年,《漳州古城(历史街区)综合体保护与有机更新策划路径和思考》以及总体规划设计(纲要)出炉,欲将漳州古城打造成凸显文化旅游与温泉特色的文化旅游综合体。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