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毛泽东的"文艺范":中秋赏月背《春江花月夜》(2)

2012年10月18日 11:55 来源:三湘都市报 参与互动(0)

  叁 渴望交友,不管不顾到处寄信惹来“绯闻”

  毛泽东是个不甘寂寞的人,青年时代,他的言行就极富个性。在一师读书时,他常常感到缺乏高层次的知音,特别是那种想广交天下朋友,共图救世大业的同类。那时想认识朋友,当然不会像现在这样方便。但他绝不允许因为不方便就把自己封闭起来。读几句死书毕业就算完,那哪是毛泽东!在一师读了两年后,他就挽起袖子,自己刻蜡版,然后油印,把一沓的求友信寄到长沙市所有知名学校的校长手中。

  该信大约二三百字,语言恳切、心情迫切,结尾引用了《诗经》的“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的诗句,落款是五个字:二十八画生。在信封上,还不忘嘱咐拆信的人:“请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他也不想想校长大人工作那么忙,是否有这份闲心和这个义务。

  所以有些校长觉得这个“二十八画生”是个狂人,是个神经,自然不予理睬。甚至还有些女校的校长收到信后来气了,这不是找女学生恋爱吗?一气之下,跑到省立一师去找校长反映情况。当然,她很快搞清了,这位“二十八画生”的毛泽东,是个极优秀的学生。

  但也有一些校长,认真读完了这个冒失学生的信,负责地帮他把信张贴在大家看得见的地方。结果,毛泽东真的找到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就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新中国的创建者之一李立三。李立三当时是长郡中学的学生。

  肆 一布包、一雨伞徒步八百多里,看真实的社会

  讲到毛泽东在一师时志同道合的朋友,不能不提到萧子升。他俩曾在1917年暑假,有过一次令现在的“驴友”们颇感前卫的自助式徒步旅行活动——从长沙出发,经宁乡、安化、益阳(包括现在的桃江)到沅江,然后再从沅江返回益阳,由宁乡返回长沙。来回全部步行,全程八百多里。身上不带钱,一布包,一雨伞,居无定处,食无定所。

  很多年后,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的毛泽东,在北京招待他曾在益阳借宿过的龙洲书院(现已是益阳市第二中学)的老同学,还很神往地说:“龙洲书院是个读书的好地方,有山有水,风景不错。我民国六年暑假,两次到益阳,都住在书院里头藏书楼下的书房里。当时学校放了假,只有老工人留守,我们讲了几句好话,老工人就留我们住下了。傍晚,我们到宝塔下边资江中游泳,江水很清,很凉,游一阵就洗净了满身风尘,洗掉了一天疲劳,是很好的享受。”当老同学叹服主席的记忆力时,毛主席很感慨地说了一段话:“亲身经历的事,当然记得嘛。那次,我们走过了几个县的广大农村,觉得农民是真正处在社会的最下层生活的痛苦,不亲见是难于想象的。从此以后,我们更加坚定地认为要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非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处境不行。今天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但不知付出了多少惊人的代价啊!……”

  浪漫归浪漫,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一刻也没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

  ■文/罗慧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