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在网络上围观莫言不如多花些时间读书

2012年10月18日 13:50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 参与互动(0)

  北京时间10月11日晚上7点,瑞典皇家文学院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中国作家莫言。莫言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陆本土作家。

  这个爆炸性的消息一出来,许多人不淡定了,不少网民包括文艺界人士从作品的思想意识形态、作家的独立性和批判性等角度,就莫言是否够资格获诺奖展开激烈的争论甚至骂战。民间舆论和媒体报道将热烈的目光投射到莫言与诺贝尔文学奖的“交集”上,一定程度上说明这是中国作家与民众渴望得到西方主流文明认可的迫切心愿。国产作家一度不受诺贝尔文学奖的待见,屡屡与其失之交臂,成为中国文学界长久以来抹煞不去的遗憾,因此,国人对诺奖的“饥渴”与“焦虑”可以理解。说白了,这是一种压抑已久、期待已久的情结,与期盼奥运夺金牌、国足踢进世界杯、电影进军奥斯卡等心情类似,莫言获奖了却了国人长久以来的期许,因此,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争议也在情理之中。

  但在笔者看来,莫言是否值得获奖不是重点,而借着民众对莫言获得诺奖的狂热关注,来唤起其对文学的信仰才是当务之急。

  网民关注莫言荣获诺奖一事本身无可厚非,至少在纯文学日趋流于边缘化的如今,这种聚焦让人们重拾起对文学现状的重视与自省。只是,盲目的关注并不可取,从网上的言论来看,很多网民甚至都没读过莫言的作品,只是跟着凑热闹,他们关注的只是事件本身的炒作度,而非作家的作品。对一些人来说,可能只知道《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至于莫言的原著,没读过。对于莫言的获奖作品《蛙》,更是闻所未闻。这样的“热情参与互动”,无论褒贬,都未免欠缺诚意。

  说实话,莫言的获奖对于提升中国文学的国际影响力以及他本人的世界声誉确有很大的作用,对追求文学喜欢写作的人也有很大的激励作用,但以被诺奖加冕才能奠定文学地位未免荒谬。作家与网民实在不必太过狂热。与其在网络上围观莫言获奖,议论莫言配不配获奖的是是非非,倒不如保持平和心态,暂且封口“莫言”,当作家的就去端正态度,再接再厉创作文学作品,至于普通网民,且去“好读书”,多花些时间在读书上,这比当文学愤青来得实在。

  (陈甲取)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