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盔头制作师傅李继宗:北京一多半的盔头出自他手

2012年10月18日 16:12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盔头制作师傅李继宗:北京一多半的盔头出自他手
走进李继宗的家——“手工作坊”,墙面随意挂着几个刚刚制作完成的盔头。

  从14岁学徒,到如今74岁高龄,李继宗在自己旧鼓楼大街那不到50平方米的家庭作坊里,已经和盔头打了整整六十年的交道。而就北京来说,戏剧舞台上一多半的盔头,都是出自李继宗之手。

  盔头,梨园行的行话,它是中国传统戏曲中剧中人物所戴的各种冠帽的统称。在京剧鼎盛时期,加上地方剧种中的盔甲后种类约为五百种,现在常用的不足两百种。李家做盔头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早是李继宗的爷爷迷上了这门手艺,师从上世纪20年代在北京盔头行业中非常有名的“宫中人”,后者是早年给皇宫里戏班子做盔头的能工巧匠。

  李继宗的盔头,每一只都是纯手工制作。“特色订制”是李继宗给自己做盔头定下的标准,无论是戏剧舞台上的脸谱、服装还是盔头,相互之间都有着很大的学问。李继宗相信,每个角色的盔头都各有不同,但具体的样式会因为不同的演员而有所区别。虽然今年已有74岁高龄,但只要一有时间,他都会亲自去剧院看看盔头戴上后的实际效果,然后再次修改。李家人凭借其对戏剧历史的充分了解,制作的每个盔头都有出处,每个盔头都能明确说出是什么角色,在哪出戏,哪个场次出现,由什么演员扮演……如今,李老先生制作的盔头在整个梨园都享有盛誉,并且有“盔头大王”的雅号,众多名角儿也是非李老先生制作的盔头不戴。世易时移,戏曲爱好者不像早年那么多了,盔头行业的从业者更是越来越少。“现在这京城里做盔头的,就剩我一个还没撂下。”李继宗说。为保护和传承这项宝贵技艺,李老给盔头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李继宗制作的盔头获得了西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称号。

  如今,李老先生家四世同堂,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在从事这个行当,李老的长孙李鑫从学徒到现在也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从小就看着爷爷做盔头,耳濡目染下,他对盔头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现在,80后的李鑫也能独当一面,问起将来的打算,李鑫说想开一个前店后厂的盔头店。日子一天天过去,每一顶李家制作的盔头,都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文化遗产。

  (王溦)

【编辑:于晓】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