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抗日英雄黄骅之女回黄骅市寻根 城市曾因英雄改名

2012年11月28日 13:26 来源:燕赵晚报 参与互动(0)

  69年前,她还是襁褓中的婴儿,父亲就永远离开了她。69年后,她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家乡人的帮助下,她回到了父亲牺牲并且以父亲名字命名的城市——黄骅市。昨日,本报记者赶赴黄骅,跟随英雄黄骅的女儿黄鲁滨,探寻其70年风风雨雨回家路。

  □文/图 本报记者 姚文靖 通讯员 张江波

  纪念烈士

  一座城市改名黄骅

  黄骅,是全国7座以英雄之名命名的城市之一。69年前,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黄骅在大赵村壮烈牺牲。这片被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有了新的名字——黄骅。69年过去了,位于黄骅羊二庄镇的“大赵村惨案”遗址仍完好无损地保存着。昨日,遗址讲解员孙金生向记者讲述了黄骅烈士短暂而光荣的一生。

  黄骅,原名黄金山,1911年出生在湖北省阳新县良上村。1929年9月,红五军第五纵队挺进鄂东南。黄骅第一个报了名。参军后,黄骅开始了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并屡立战功。1943年6月,时任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兼八路军115师教导六旅副旅长的黄骅,在新海县(黄骅市原名)大赵村被叛徒杀害。为纪念黄骅烈士,1945年边区政府将新海县改为黄骅县。

  手拉着手

  两位老人泪如雨下

  昨天,来到当年父亲开会、遇难的院子里,走进父亲牺牲的屋子里,亲眼看到父亲牺牲那天屋里摆的桌椅板凳时,鲁黄滨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爸爸,我来看你了”!

  见到鲁黄滨,83岁的村民孙炳怀激动得说不出话。当年,黄骅烈士开会、遇难的地方正是孙炳怀家的屋子。当时只有14岁的孙炳怀说自己仍旧记得那天的情景,“那天下雨,黄骅司令员他们在屋里开会。不久,我听见屋里传来枪声,出去时看见一位伤员,我与母亲急忙将伤员扶到屋里。惨案发生后,你的母亲(黄骅烈士的爱人顾兰青)领着队伍很快赶过来,但司令员已经遇难了。你的母亲抱着你站在院里哭,当时你才一个月大。”

  手拉着手,两位老人泪如雨下。

  王新华

  苦寻烈士女儿16年

  黄鲁滨之所以能够以黄骅烈士女儿的身份来到黄骅,要“归功”于黄骅市的一位老人——王新华。这位还有三个月就要80岁的老人,从1984年起一直苦心搜集着黄骅烈士的种种资料。老人告诉记者,黄骅烈士有3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在黄骅牺牲后下落不明,第二个孩子解放后在山东找到。黄骅烈士遇难时他的爱人正抱着他们的第三个孩子,是个女孩。1991年,王新华正式踏上了寻访烈士女儿的道路,从贵州到云南到湖北,几经波折,王新华终于在杭州找到了黄鲁滨。

  黄鲁滨老人讲,小时候母亲没有跟她明说,但总讲“黄骅叔叔”的事,还让她看照片,她当时就觉得这里面肯定有故事。1977年,母亲病重时终于和她讲明了身世,母亲还叮嘱她,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到父亲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走一走,看一看。“我名字中的‘滨’,正是寓意我出生在海边的意思。”老人说,第一次踏上黄骅的土地,第一次触摸到父亲的雕像,“我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根”。

  黄鲁滨:感谢黄骅父老乡亲

  走进黄鲁滨现在居住的黄骅骅西小区,邻居们都跑来打招呼,孩子们说“黄奶奶”在小区里人缘特别好,谁家有好吃的,不管是米面、鱼虾,还是自家摘的野菜,都要给“黄奶奶”送一份。 “我成了吃百家饭的了”,看得出,黄鲁滨在新家住得很舒心。

  “我原来住在浙江海宁,今年清明节来黄骅为父亲扫墓时,回书记专门来看望我,”老人说的回书记就是沧州市委常委、渤海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骅市委书记回学勇,“回书记多次询问我的生活状况。我不想给领导添麻烦,一直说自己生活得很好,没有困难。但经不住回书记诚心诚意再三追问,最后不得不道出实情。”

  当得知黄鲁滨夫妇二人只靠丈夫一人微薄的退休金租房生活,儿子儿媳也已下岗,靠做临时工维持生活这一情况后,回学勇心情非常沉重,随即召开专门会议,决定为黄鲁滨夫妇在黄骅市区解决住房问题,为黄鲁滨的儿子朱承军、张小红夫妇在黄骅市落实工作岗位,办理工作调动手续,并为黄鲁滨的孙子朱磊办理转学等相关事宜。另外,黄骅市政府每年为黄鲁滨提供50000元生活费,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华公益基金会每月为黄鲁滨提供5000元的生活资助。

  采访最后,老人想借燕赵晚报谢谢很多从没见过面的黄骅父老乡亲,“父亲已经牺牲快70年了,父老乡亲们提起他时还是那样充满感情,还能惦记着他的后代。至于我自己,我终于回到了父亲身边,对九泉之下的父亲是个安慰吧。我的根在河北,在黄骅,能够叶落归根,是我平生所愿。我知足了。”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