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专家:中国谷物酿酒史可追溯至6000年前

2012年11月28日 17: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太原11月28日电 (吕玮)“早在6000年前,山西杏花村的先民就开始了谷物酿酒的历史。”28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30周年”纪念大会上,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知名考古学者李仰松如是说。

  1982年秋,由中国国家文物局、山西省文物局、吉林大学考古专家组成的晋中考古队,对位于山西吕梁山下的汾阳杏花村遗址进行了野外调查和试掘,发现了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地下埋藏区域,出土大量陶器、陶片以及酒器。经过鉴定和专家分析,这些文物属于数千年前的仰韶、龙山以及夏商文化时期。

  杏花村遗址考古发掘队领队许伟介绍,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文物为6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的“小口尖底瓶”。关于其用途,备受学界争议。有人认为,可能是灌溉器具,也有人认为,该瓶是一种礼器,里面盛酒,用于祈雨、祭祀等礼仪活动。

  李仰松则认为,小口尖底瓶很可能是6000年前古人用于酿酒的器具,并作出多方面印证。“首先,从尖底瓶瓶身上的“酒”的甲骨文象形字,可以断定该瓶与酒有关;其次,尖底瓶的大小尺寸适合古人酿酒。因为古代人的酿酒技术不一定很高,酿出的酒酒精度很低,放置时间长了就会变质。而在6000年前,没有商品交换,当时的人使用较小的酿酒器具。”

  “第三,为什么要把瓶底做成尖的?现在的清香型白酒普遍采用地缸发酵,这样便于保证恒定的发酵温度。完全可以设想,仰韶时期的古人,为了保持温度,将酿酒的尖底瓶自肩部以下埋入土地。由于尖底,便于拔出。第四,采用小口,便于对嘴饮用,且便于密封。”

  李仰松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多次考古,发掘出8000年前左右的粟、稻谷、稷等古代谷物,证明当时的人已经有了谷物酿酒的物质基础。

  此外,业内有人把“谷物酿酒起源于阶级社会开始相联系”,李仰松则认为“不妥”。“1956年,我参加过云南省西蒙佤族的社会历史调查,他们是原始社会形态的少数民族,并没有进入阶级社会,尚处于“刀耕火种”的状态,而他们早已经有了谷物酿酒,并有了‘无酒不成礼’的习俗。”

  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物质食品,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对酒的历史研究经久不衰。(完)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