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翻译大家杨德豫在汉去世 70多岁时还在背单词

2013年01月24日 08:01 来源:武汉晚报 参与互动(0)

  当这副受苦的皮囊冷却,那不灭的神魂漂泊何处?是否列入了寥廓的上界——那儿有无数俯瞰的眼睛?

  杨德豫译拜伦诗作《当这副受苦的皮囊冷却》

  一生翻译诗作众多,拜伦、华兹华斯、朗费罗等名家作品中文版皆出自其手

  昨天,曾翻译过拜伦、华兹华斯、朗费罗、莎士比亚等诗集的著名翻译家杨德豫先生在武汉去世,享年85岁。杨先生一生翻译许多外国文学著作,获得过无数荣誉。杨先生的好友、著名诗人屠岸昨天发来挽联: “译诗圣手文采飞扬信达雅,盗火能神人间挥洒美善真”。

  杨德豫,1928年生于北平,国学大师杨叔达先生之子。生前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现代格律诗学会理事。曾翻译有《朗费罗诗选》、莎士比亚长诗《贞女劫》(收入《莎士比亚全集》)、《拜伦抒情诗七十首》、《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神秘诗!怪诞诗!--柯尔律治的三篇代表作》;英汉对照《华兹华斯抒情诗选》;英汉对照《拜伦抒情诗选》;《华兹华斯、柯尔律治诗选》(收入《世界文学名著文库》)。

  1996年他以《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选》的中译本荣膺首届鲁迅文学奖彩虹奖第一名。经过著名老作家、翻译家萧乾、屠岸、绿原、孙绳武、文洁若等人联名推荐,屠岸认为此书“体现了到现今为止英诗汉译的最佳水平”。此书以英汉对照的形式出版,书中详细介绍了每一首原诗的格律和每一首译诗所采用的相应的格律,向广大读者介绍了“把英语格律诗译成汉语白话格律诗”的途径。

  杨德豫女儿深情回忆父亲点滴   

  “70多岁时还在背单词”

  昨晚,记者联系上杨先生的独女、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师杨小煜,她讲述了父亲生活中不为人知的一面。

  严谨、专一、单纯、极有时间观念,这是杨小煜对父亲的评价。“小时候的记忆中,父亲似乎永远都在伏案看书写文。父亲喜静,不喜欢我们打扰他。除了看书,他也没有别的爱好,即使退休后,他也是从早到晚看书。”要翻译好如此大量的诗作,杨德豫先生下了不少苦功。杨小煜介绍,这么多的作品都是父亲利用下班休息时间翻译的,“上班仔细校对改稿,下班后就开始翻译诗作。父亲爱做读书笔记,退休后70多岁还在背单词、背诵诗句。译作若有再版,父亲也会整本书全部仔细校对,无比严谨。”

  “也许是早年参军,父亲极有时间观念,做事严谨有条理。工作上,他习惯给一应事务制定计划,做事按部就班,从不慌张。生活中,父亲的作息极有规律,每天7点起床,晚10点准时睡觉,平时除了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就是看书、翻译的专属时间。”杨小煜举了一个小例子,“去年下半年住院休养期间,他都给自己制定了作息时间表,起床、睡觉、吃药、吃饭的时间都计划,准点开始”,“可能是多年作息规律的习惯,如7点半吃药,父亲掐着时间看,差两分钟都不吃药。固执中透着单纯。医院看护都说:照顾了这么多病人,从未见过这样守时的病人。”在女儿心中,杨小煜是位慈父。她说,自己从事绘画教育工作,走上艺术道路也得到父亲的支持。“父亲脾气极好。由于我在武汉工作,父母居住在长沙。母亲患精神病20多年,只能由父亲独自照顾。照顾母亲吃饭、睡觉、吃药都很有耐心。母亲发脾气,他都不会见气。”

  翻译之作得到这么多认可和荣誉,杨先生却很低调。杨小煜说,“译作如同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读者肯定,父亲自然非常欣慰。但生前他专门交代家人,不要写墓志铭,自己的成就之类没必要过多声张。仅要求安葬于武汉,和我母亲合葬。” 见习记者钟磬如

  (见习记者钟磬如)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