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粟裕老部下驳“三次擅权”说法 未越权调志愿军回国(3)

2013年02月03日 15:52 来源:新民晚报 参与互动(0)

3.所谓“越权调兵”

中共中央军委关于调动军队权限的规定,粟裕是十分清楚的。1951年12月关于调动部队权限的规定,就是以总参谋部名义发出的。

195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撤回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提出在1958年内分三批撤回。1958年2月,粟裕提出志愿军撤回国内及回国后具体部署的两个方案,经军委第143次会议讨论,基本同意第二方案。根据军委会议的决议,总参谋部着手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包括起草部队调动的命令。总参谋部作战部先是起草了以军委名义调志愿军回国的命令,没获同意,又改用国防部名义,仍被打回,主持军委日常工作的领导说这个命令要用总参谋部或总参谋长名义下达。总参作战部只好重新起草了以总参名义下达的调志愿军回国的命令送给粟裕。粟裕认为用总参谋部或总参谋长名义下达这样的命令不妥,但是已经几次反复,就在电报稿上写上“请彭总阅后发”,意在给彭德怀思考审定的空间。彭德怀接到电报稿后直接拿到军委会议上讨论,结果被否定了。最后调志愿军回国的命令还是以中央军委名义发出的。就是说,这个以总参名义调志愿军回国的电报,是根据军委领导指示起草的,这个电报既未上报中央,也未下达部队,是一份没有发出的电报草稿。这样一份没有发出的电报,怎能成为粟裕“越权调兵”的证据?

粟裕同志在总参谋部

1951年10月,中央军委任命粟裕同志为副总参谋长,杨尚昆同志打电话传达毛主席指示,催他赴任,他说:“既然组织决定了,我只好服从。”他到北京后协助聂荣臻代总参谋长,掌管作战、训练,海、空军和陆军特种兵的建设。1954年12月,中央军委任命粟裕同志为总参谋长。毛主席亲自找他谈话,向他宣布中央的这个决定时,他很吃惊。他说:“主席!我不能胜任!”毛主席说:“你可以胜任。不过牡丹虽好,还需绿叶扶持。你努力干吧!”这时他只有四十七岁。

粟裕同志反对华而不实和搞形式主义。有一次,他出发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视察一个连队,全连干部、战士一律换了崭新的军装,还召开了关于“联合国”问题的时事讨论会。他说:“为什么我来了,你们就要统统换上新军装呢?”他问什么是“联合国”?有的战士答不上来,他还耐心地作了解释。另一次,他乘坐驱逐舰在渤海湾勘察,上舰前干部、水兵在码头列队迎接,还吹喇叭。他说:“不要吹喇叭,不要照搬外国的一套做法。”

粟裕同志为党为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他从不居功骄傲。在战争年代,他曾“三让”司令,在干部中已传为美谈。在总参谋部工作期间,他对中央军委首长和元帅们非常尊重,处理重大问题都是事先请示,事后报告。对上级的每一个指示,他都认真研究和贯彻执行。他对陈赓、黄克诚、张宗逊、张爱萍、李克农等几位副总长都很尊重,遇事总是在一起商量。为了加强集体领导,他建议成立总参谋部党委。他光明磊落,不隐瞒自己观点,从不吹吹拍拍。他不善于交际,全部精力都考虑作战和军队建设问题。他交待我们在办公室搞活动图板,在宿舍也挂了地图。他一不下棋,二不打牌,像战争年代一样,一有空闲,就手拿几份文电资料,对着地图聚精会神,伫立思考。他一口气可以说出几十个军的部署和任务,思考问题缜密锐敏而有条理。他实事求是,处理问题总是从实际情况出发,防止主观片面,不说空话和大话,更不看风使舵,或者苟且迎合。他坚持真理,坚持原则,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是正确的意见,决不轻易放弃,总是诚恳地提出来,不顾个人得失。更令我们钦佩的是,粟裕同志能经受住委屈和误解。他说:我相信自己的几十年革命实践是足够说明自己的。他曾写过一首诗:“半世生涯戎马间,一生系得几危安。沙场百战谈笑过,际遇数番历辛艰。松苍敢向云争立,草劲岂惧疾风寒。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表现出坦荡的乐观主义胸怀。

粟裕同志从班长到总参谋长,职务变了,人民勤务员和普通一兵的本色始终不变。他平等待人,热情和蔼,自己不抽烟不喝酒,但无论是干部、战士到他宿舍,他总是请他们抽烟喝茶,不抽烟的吃糖果,到了开饭的时候就留下一起用餐。他因公到其他单位去,有时被哨兵拦在门外,他就自己下车,通报姓名和工作单位,还怕战士听不懂湖南话,常常摘下军帽,指着帽子里写的名字。他体谅部属,关心群众生活疾苦,从不发脾气,但在工作上严格要求。他说:“你们要当好我的助手。你们是参谋、秘书,不是收发、传达。你们给我看的文件,要作些调查研究,提出你们的意见,我采纳了,就成为我的意见,如有失误,不是你们的责任。”

粟裕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曾负伤六次,其中两次是重伤。1927年11月任班长时,在福建武平战斗中负重伤,子弹穿过头部右颞骨,排长取下了他的驳壳枪,以后他挣扎着顺山坡滚下,赶上了部队。1933年5月,他任军参谋长时,在江西硝石战斗中,亲自率领警卫人员打退敌人的冲锋,左臂中弹致残,住院养伤半年才康复。1930年,他任师长时头部负伤,嵌入的一块弹片一直未能取出。1934年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参谋长时,右臂中弹,直到1951年在北京医院动手术,取出了一颗已经生锈的步枪子弹头。他因头部两次负伤,经常头痛头晕,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大兵团作战时,有时要戴着铝制的散热器,使头部降温。

粟裕同志到总参谋部后,每天到办公室上班,有时下班铃响了,我们催他下班,他迟迟不走。那时总长、副总长都在一层楼内办公,有事随时商量,不用“公文旅行”。部长、处长、参谋都可以直接来找总长、副总长请示问题,上下通气,办事效率很高。在战争年代,粟裕同志一直战斗在第一线,生活艰苦;到总参谋部后又肩负重任,操劳过度,当时就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经常头痛失眠,甚至只要摸一摸头发,就像一根根的针刺在头上,实在不能支持时,就打开窗户吹吹冷风,或者把头部伏贴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至今我们一想起来,就倍觉痛心。1958年10月,他调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协助叶剑英元帅开拓我军的军事科学研究工作,离开了总参谋部。

【编辑:宋方灿】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