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书贼与书痞

2013年04月18日 15:17 来源:楚天都市报 参与互动(0)

     从古到今,人们谈贼色变,只有书贼是个例外。因为书贼常常被赋予一个文绉绉的称呼——雅贼。

    贼即是贼,何以为雅?我想这除了书本身的特殊商品属性外,还缘于人们对书贼的一种善解:偷来的书是用来阅读的,而读书的人是有文化、有修养、有知识的人。因此,这样小打小闹的“小”偷,偶尔偷走一两本书,似乎酿不成大错,出不了大格,让人掺杂了些许原谅的因素和理由。

    偷书的人爱书。从这个意义上讲,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虽然是把话说的绝对了点,但大多数的情形也能予以验证。即使在今天,愿意到书店去逛逛的也是为数不多了。能够到书店去,如果没有抱有偷书的目的而去,也至少能够证明他们固有的一点读书的热情。

    为什么要偷书呢?原因也许很多,古人有“六道”之说,无外乎读书人无钱购书或有钱却一时在市场上买不到想要的书。这种心情读书人是非常理解的。再则,偷书或许还有心理原因,如果说买书是明娶,那么偷书就如同和情人幽会,这种游戏虽然危险,但确实应该是有点激情的。

    书痞,乍听起来是一个有些谐谑的字眼。与书贼比起来,书痞似乎显得更“雅”一点,他们不偷,不抢,至多只是向你“借”。有时候千辛万苦从市面上淘回一本好书,进了书痞的视野,就有些麻烦了。他们会不辞辛劳地上门来借书,并承诺“一周以内归还”。一周过后没有回话,变成了“一个月后归还”,直到半年之后仍无音讯。偶尔碰到了,“还差几页,过两天就还”的话又来了。最终的结果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这样的书痞着实让人无奈,我领教了太多。很多时候,冲着他们高雅的爱好和虔诚的模样,我没法去和他们较真。有时见面或在电话里谈事,碍于情面,也不好意思提及还书的事儿,只能默默地承受被人夺爱的滋味。

    马克·吐温说:“笨人买书,聪明人借书。”看来,我这人只能归于笨人一类了。借出的书难收回,这样的次数多了,也许是心胸狭窄的缘故,每每得到一本好的新书,只能是暗暗的一个人关起门来欣赏,没有当初左一个推荐右一个分享的热情。几个月半年过去,再碰到那些爱书的朋友,他们纳闷:老兄最近没有读到什么新书?

    再一次碍不下情面,只得一五一十地道出最近的读书情况。估计有朋友懂得我不愿借书的心思了,渐渐地,按时归还的多起来了,最不济的也是推迟时间。这么一想,一本书发挥这么大的效用,能够被这么多人传来传去,也是书的幸运。

    烦恼接踵而至。书是发挥了最大效用,可最后物归原主时候的蔫样,没有当初新书的半点精神,哪里还有初捧新书时候的喜悦?最有趣的是,我一个爱书的朋友,估计是太投入的缘故,干脆在上面做起了读书笔记。两百多页的书,被他老兄这么一折腾,内容倒是丰富了不少,书却被他涂画得没有书形了,这常常令我啼笑皆非,怎么也舒坦不起来。

    想当初书城买书时候的喜悦,捧书精挑细选时的虔诚,我觉得,我应该向我最真诚的朋友——书深深的道歉。

    这都是我的那些书痞朋友害的,害得不轻。 赵武松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