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梁晓声谈为什么敢说真话:文人才有可能宠辱不惊

2013年04月18日 16:23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0)

  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和《郁闷的中国人》之后,作家梁晓声新作《忐忑的中国人》出版上市。这是他第三本关于中国当代问题观察的时事杂文集,书名曾费了一番周折,梁晓声告诉记者:“本来想的题目是《焦虑的中国》,编辑坚持要写成《忐忑的中国人》。焦虑可以说是个中性词,但是忐忑总带点负面的意味,结果好几个出版社都不敢出,弄得我也很忐忑。上一本《郁闷的中国人》也是这样,这两本书的出版社都是有很大压力的。”

  坚持这个书名的编辑孙小波解释说:“忐忑最能代表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的心态。像我自己每天上班挤地铁,挤成人肉叉烧包一样,这就是一种状态。”

  北京大学教授陈晓明对书中“忐忑”的解读是:“进入现代社会之后,我们就再也不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文艺报副主编王山说,我们也不能把忐忑归为一种普遍性的结果,至少中国人的忐忑是特殊的,里面甚至“有许多不该有的忐忑,这绝不仅仅是人口太多、素质不理想,或者二元结构这些简单的原因,还应该有更深入的思考。”

  超越个人感觉去表达

  现在的梁晓声任教于北京语言大学。近些年从写小说转到写时事杂文,在各种社会问题中频频发声,因其言语犀利直接而引起诸多关注和争论。上一本杂文集《郁闷的中国人》去年还获选第四届中国图书势力榜“非文学类十大好书”。

  此次这本由北京新华先锋文化传媒公司策划、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杂文合集《忐忑的中国人》,是近些年梁晓声对当今中国所见所闻的感悟和思考,其中用犀利的笔调分析当代社会人性的异化、批判缺失灵魂的城市发展、反思青年一代犬儒主义的盛行,并提出面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悲观,许多的中国人正在沦为“一盘散沙的看客”。书中很多篇幅谈到了“底层百姓心中的忐忑”。

  在和青年一代的接触中,梁晓声感触更多。他在新书中再一次对当代的青年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活在“道德底线”上的青年》一篇中,他写道:“与从前时代的中国青年相比,当代之中国青年,半数以上在确确实实地迷惘着。”

  梁晓声也提到自己的“迷惘”:现在有三个中国,一个是“数字中国”,高速、高铁、生产总值、外汇储备、富豪榜;一个是“网络中国”,很多人不满、怨愤、叫嚷甚至谩骂;第三个是“身边的中国”,就是每个普通人每天的日子。

  对于为什么会由写小说转而写言辞激烈的杂文,梁晓声说,文化人是要超越个人感觉去表达一个时代,要看到更多人的生存状态。

  自己定位社会观察员

  梁晓声对时政发声最早开始于15年前当选北京市政协委员,他说:“我属于‘两会’上出言激烈的委员,我的自由发言,谈的都是腐败问题、贫富悬殊问题、社会公平问题、共享改革成果问题。”

  他在书中这样写自己担任5年政协委员,10年人大代表的经历:“我的话带刺,不那么中听。我拍过桌子,甚至骂过娘,甚至与我们民盟的领导也针锋相对地辩论过。在两会上沉默寡言,还莫如干脆不当,在家中睡觉养生。”

  梁晓声在“两会”上的许多“直言不讳”被网友总结成帖子。对于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敢说真话,或是干脆不说,梁晓声解释道:“患得患失,就会每每三缄其口。你看人大会议上各省的代表,一排坐着文艺工作者,一排是省长市长的领导,工人农民代表那么少,还坐在最后边。”对于患的“失”,他说,“要是说了(真话),前边都坐着领导,下一届换一个(代表)就是了,谁还敢说。”

  为什么自己敢说真话?梁晓声举了个例子:“就算你把我请到宴会去,回到家里我还是我的活法,这和官场中在官位上下的差别巨大不同,宠辱不惊也就仅仅在我们文人中才有可能,在官场上是绝对不可能的。”

  梁晓声定位自己:“国家的复眼而已,重耳而已,社会观察员而已,警报员而已,民间良心的使者而已。”但他不忘说:“熟悉我的人都知道,在生活中我是个多么温和的人啊。”本报实习记者 陈梦溪

  精彩书摘

   世上本无多少热闹,有了看客才有热闹。

  广大的农村已是孤寡老人、毛头小儿的聚居地,中坚力量的青年不是漂荡在京上广这些城市,就是正在奔赴这些大城市的路上,居无定所。

  现而今的中国人中的不少,似乎抱定了这么一条“真理”——知名度百分百等于由名而利的绝对前提,故绝对等于人生价值。

  我这个中国人,对于经常在网上发表有利于国家进步、有利于社会文明、有利于大众权宜之意见的人士们,是持力挺的态度的,不上网的我,不能在网上挺他们,我以文字的方式向他们鞠躬。

  有些商业广告接近厚颜无耻,比如某些房地产广告,某些珠宝钻饰广告,它们的意思一言以蔽之就是——“多便宜呀!”而其标价对于工薪阶层,如画在天空上的饼对于饥汉。或曰根本就不是向老百姓做的广告。那么就应该把意思说得更明白——“对于富人多便宜呀!”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