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画家花3年创作《水泊梁山群雄图》 追求雅俗共赏

2013年05月20日 09:17 来源:深圳晚报 参与互动(0)

方立的《水泊梁山群雄图》引来众人观看。

  记者 崔华林/文 汪阳/图

  在本届文博会美术馆众多展区里,有一个展区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全国首个以个人名义设立的艺术节——方立艺术节巡展。特别是其中的一幅《水泊梁山群雄图》,引来众人围观。从去年12月开始,广东画家方立开始在广州举办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节,吸引了圈内外的关注。“从事艺术创作30多年了,除了画作、版画、还有雕塑、陶艺、瓷板挂钟、邮票等,种类繁多,单纯叫画展无法囊括所有作品”,方立说,另外,他还希望通过艺术节让更多的普通市民也能了解他的作品。

  追求标新立异首创线条美学

  方立是广东吴川人,1977年毕业于广东省工艺美术学校中国画专业,以后一直从事美术行业。追求标新立异的他,24岁时就创办了上世纪80年代中国首份文艺小报《翠园》(后改版为《翠苑》),专门发表小说、故事。去年,从没举办过画展的他直接举办了自己的“艺术节”。

  “我不想做别人已经做过的”方立说,自己一直向往创造奇迹。其实,他不光是不想做别人做过的,甚至在自己的绘画创作中,他都不希望画自己以前画过的,甚至苛刻到“一幅画中有2000多只鸟,没有两只鸟的线条和姿势是重复的”。对此,他很赞同著名画家潘天寿的观点——艺术的重复等于零。

  方立很讲究线条。习画多年,他认为中国书画讲究“笔墨”,“线条”则多年来没有突破。在他看来,线条的极致表达了一种学术高度,所以他决定从线条入手,开创性地在吴昌硕提出的“书画同源”基础上增加“自然的分裂”,实现了线条的顿挫感和多元性,并形成“线条美学”。

  花3年创作《水泊梁山群雄图》

  这次为了参展文博会,方立特地创作了《水泊梁山群雄图》,将《水浒传》里的一百零八将一一呈现,性格、动作、神态各不相同。整幅作品宽度接近两米,长度更达6米。方立介绍,这幅画创作达3年之久,光确定主题、构思和人物排序就花了两年时间,最后又用1年时间来画画。由于人物太多,人物排序成了难题,方立最终决定按照小说情节来安排,让读者一目了然。“雅俗共赏”也是方立一直追求的,创作中他试图实现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的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作中,方立大胆吸取各种元素,比如卡通画法、雕塑造型、照相中的广角技术、透视与反透视等,最终呈现出来的人物夸张变形,动态多变。

  方立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种偏爱,除了《水泊梁山群雄图》,他还创作出中国红系列、《八仙过海》和《华夏罗汉图》,收获不少好评。从业多年,方立认为现在的艺术积累正来到爆发的时段,接下来他计划画出四大名著的人物谱,并形成标签,“这也算是我作为艺术家的‘中国梦’吧”。

【编辑:刘欢】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