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微小说”作家获奖 媒体:"长篇崇拜"应适可而止

2013年05月24日 15:28 来源:上海青年报 参与互动(0)

  伦敦当地时间5月22日晚9点半,第五届曼布克国际奖揭晓,美国小说家、翻译家莉迪娅·戴维斯成为新科获奖者。而此前入围的中国著名作家阎连科遗憾地与大奖失之交臂。此次曼布克奖颁给一个“微小说”作者,也引发了国内作家对正愈演愈烈的“长篇崇拜”风潮的反思。

  “微小说”家获奖:西方文学以“新”为好

  作为对著名的布克文学奖的补充,曼布克国际奖面向有作品英译本出版的全世界作家,近年影响力不断增加。虽然此前已有苏童、王安忆等入围过这个奖项,但这届曼布克国际奖依然让中国人略为失望,因为最终获奖的不是此前普遍被看好的中国作家阎连科,而是莉迪娅·戴维斯。

  不过莉迪娅·戴维斯本身依然引起了中国文坛的关注。因为如果以很多作家的眼光来判断,莉迪娅·戴维斯的小说可能根本都算不上文学——她的作品以短著称,她曾写过的最短的小说只有寥寥几个字,如果写到两到三页纸,那已经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了。

  相比之下,中国不少作家都算得上写长篇巨著的天才,几百页的一部小说不算什么,还要出上下卷,还要出十几部的一个系列。在这些作家眼里,“短和微”的作品恐怕很容易被忽视,也是上不了台面的。

  但是此次莉迪娅·戴维斯的获奖,应该是给国内作家提了一个醒:“短和微”的小说不仅可以成为文学,而且可以成为荣获世界大奖的文学。评论家金哲为本报记者分析,西方文学的评价体系目前已经由以往的“厚重”和“深刻”,慢慢地趋向于看作家“持久创新力”和“发展能力”(曼布克国际奖的评奖宗旨),而写几个字的小说,显然是创新力的一种体现,“相比之下,还限于‘长篇崇拜’的国内一些作家,其文学观就有一点过时了。”

  短篇小说没落:国内作家沉迷“长篇崇拜”

  据记者观察,目前国内的小说确有越写越长之势,中国目前每年诞生约8000部长篇小说,但能出版和发表的大约只有2000部,大量长篇小说只能锁在作家的抽屉里,严重“产能过剩”。但即便如此,国内一些作家还在“长篇崇拜”乐此不疲。

  对于这一奇怪现象,著名小说家、清华大学教授格非认为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短篇小说对作家才情是极其挑剔的,写长容易写短难,这造成中国真正的短篇小说大家凤毛麟角;另一方面,现代社会的功利性追求图书利益的最大化,将短篇小说逼入边缘角落,毕竟长篇小说比短篇小说卖得好,版税也高。

  除此之外,金哲告诉记者,国内的整个文学评价体系还是倾向长篇小说的。除了鲁迅文学奖颁给中短篇小说外,其他国内著名文学奖项大多面向长篇小说,更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哪个奖颁给了小说只有几个字的作家,“如果是这样,那一定是爆炸性事件。”在此氛围之中,作家为了获得社会的肯定,只能越写越长,其中就包括一些过去的短篇小说名家。当下,短篇小说的衰落与边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自古就是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处于平等地位。蒲松龄笔下的那些精妙的短篇,和《红楼梦》一样受到欢迎。现在应该重新树立这样的观念。”金哲说,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想办法,让短篇小说家不至于太穷,太寂寥。记者 郦亮

【编辑:鲍文玉】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