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叶家山古墓5座编钟呼之欲出 10匹马陪葬未超礼制

2013年07月05日 08:13 来源:武汉晨报 参与互动(0)
叶家山古墓5座编钟呼之欲出10匹马陪葬未超礼制

  继前日两座最大西周墓开始发掘,昨天上午和下午记者两次来到随州叶家山西周墓群现场,发现最大的M111号和M28号两座大墓底部继续向下挖掘,最大的M111号西侧底部5座编钟,其中1个镈钟(镈bó钟 铸刻有花纹图案的钟。)已经大半从地下发掘出来,虽有部分被泥土掩埋,但清晰可见编钟的形状。

  曾侯乙完整编钟的出现,成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次叶家山西周墓群发掘中再次出现5个编钟,如此多的编钟聚集在这一区域到底意味着什么?

  昨天上午11时许,记者进入现场看到,此次叶家山曾国墓群发掘现场总指挥、北京大学古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谦教授,叶家山曾国墓群发掘总领队、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正在M111号墓底部对已经露出大半的编钟进行现场勘查。

  11点50分,李伯谦教授接受了晨报采访。

  “此次3000多年前的叶家山曾国墓中,这5座编钟的出土,充分说明楚国编钟音乐的发展是一脉相传。”李伯谦说,编钟的演奏较为复杂,反映了当时曾国高度发达的音乐成就,可以成为西周晚期及战国时期楚国编钟音乐演奏的历史缘起。叶家山编钟的出土,说明了当地人对于编钟音乐的喜爱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

  李教授说,南方人喜爱音乐从这些编钟中也可以体现出来,曾侯乙出土的编钟65个,制作非常复杂,但是,演奏出的音乐非常动听,2000多年后还能演奏出悦耳的音乐,可见当年的楚地是多么的迷恋音乐。

  墓地竹篾与葬制无关

  昨天,墓地里出现的竹篾引起大家的注意,这些竹篾是否关乎葬制,李伯谦持否定态度。

  “墓中第二层铺设的竹篾,很可能只是当时埋葬时,起到一种保护作用。”李伯谦称,在M111号大墓第二层,发掘出了一批竹篾,但是这批竹篾上并没有文字。

  在第二层上铺设竹篾,可能只是为了防止雨水的渗透,对竹篾下部的墓室及器物起到保护作用。

  李教授说,此次在M111号大墓发现这批竹篾,对我国的葬制的研究意义不大。葬制是社会文化的重要体现,从墓室规模、陪葬礼器、陪葬人数、牲畜等不仅能反映出墓主的身份,还能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

  三维激光扫描10具马骸

  11点50分许,武汉大学副教授王少华带领其团队对马坑里的马骸进行了三维激光扫描,将保存马坑相关数据为后续的科学研究提供支持。

  王少华说,他们用扫描仪发出激光从马骸上扫过后,仪器会收到激光返回后带来马骸上的信息,激光可以进入马骸表面的任何部分,收集的信息比较全面。

  “数字考古是个创新。”王少华说,他们在考古现场设立了数字室,让收集的信息进入电脑,然后对马匹进行分析,考古专家根据这些信息可以还原出当时的情况,等着他们将所有信息收集后,考古专家就可以还原3000年前,这10匹马在马坑里的情况。

  马坑现10马

  是否超越“天子驾六”?

  《周礼》中规定,天子驾六马,就是说天子才能坐六匹马拉的车,到西周的时候马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此次叶家山西周早期古墓的发掘,一个马坑里出现10具马骸,是否超越“天子”的待遇?

  李伯谦说,在最大的M111号墓的东南面,有一个较浅的马坑,从埋葬格局上看,该马坑属于M111号墓主。在马坑里可以清晰地看到10具马骸错落有致地躺在里面。这些马显然是陪葬墓主的,至于这些马是单独陪葬还是马车所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曾主持发掘过103具马骸的马坑,”李伯谦说,10马不是最多的。在南方墓葬中出现如此多的马骸,能够表明当时马在贵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马在古代军事及交通上有着其他牲畜不可替代的作用,叶家山墓葬群中已发掘出了7座马坑,说明当时曾国与外界间的联系交往较为密切。

  李伯谦进一步解释,叶家山墓群是西周早期的贵族墓地,当时,一些礼制并没有完全形成,各自的实力决定其陪葬品的质量和数量,后来慢慢形成了固定的礼制,这就要严格按照礼制来,有点像现在的法律精神,法无禁止即可为。

  墓坑罩上防雨大棚

  “一场阵雨,可能对整个考古发掘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现场工作人员说,叶家山考古发掘工作已经进入了关键时期。

  昨天,记者进入现场看到,在M111号和M28号大墓上方拉起了绿色绳索,将铺设塑料布,保护两个主要大墓的挖掘现场。

  昨天上午11时40许,叶家山曾国墓发掘现场保护实验室外悬挂的温度计已经爆表,指针划过40℃。为保护挖掘现场不受高温天气的影响,在正在发掘的M111和M28号墓底四周,考古工作人员已经用黑色塑料布全部遮挡起来,保护文物免受阳光直射及高温损害。

  “考古更怕雨。”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黄凤春说,马上就要下中到大雨,他们要给墓地搭棚,不能让水进到墓坑里,发掘工作将会停止。

  昨日下午7时30分许,记者看到,工作人员用塑料布盖在墓坑的边缘,然后用泥土压在塑料布上防止地上的雨水流进墓坑里,然后将硕大的黄色塑料布铺在墓坑两边拉的绿色绳索上,将墓坑包裹得严严实实。

【编辑:张曦】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